鄞州区甲南小学老师发现一个怪现象:部分孩子家庭作业完成正确率非常高,而课堂作业正确率却非常低。原来学生们建了个“答案群”,使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查询家庭作业答案,并在私下的微信群中分享。为此,学校进行作业改革,实施分层作业。对此,有家长担忧“分层作业会不会不利于孩子提高成绩、巩固知识”? (3月12日《现代金报》) 早在2017年11月,鄞州区出台新的中小学作业管理规定,就控制作业总量、积极实施作业分层、作业批改要求作出了细致规定,并明确指出:对作业问题较多、监管不力的学校要进行通报。在新政推动下,甲南小学两年前开始“分层作业改革”,通过设计符合校情的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既如此,家长为什么还有上述担忧?这与家长对分层作业的益处不甚了解有关。要想“分层作业改革”取得更大成效,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宣讲分层作业的好处。 首先,要讲清改革的理论依据:一是个体差异论。每个学生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环境条件等原因导致个体之间的学习习惯、能力和水平有差异,这是客观现象。二是因材施教。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了著名的因材施教理论,即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能力、水平,采取适合各类学生的教学。 其次,要讲明分层作业的益处。该项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旨在把选择作业的权利还给学生,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这样,既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最后,要讲清“作业分层改革”乃大势所趋,推行范围和力度只会越来越大。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从试点学校的实践看,分层作业效果显著,已经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如鄞州实验中学推行的分层作业改革和周作业整理检查制(“周周清”),已经得到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前来取经的同行络绎不绝。 还有,“分层作业改革”呼应了2月23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要求,新学期中小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作业管理,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改革作业管理模式上下已经形成共识,不改不行,先行一步的学校要总结经验得失,不断完善设计理念和模式,将改革进行到底;后续跟进的学校要汲取试点学校的经验做法,在高起点上进一步完善提高作业管理的改革样式,用实际效果消除家长的担忧,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最终让广大中小学生从繁重的作业泥沼中摆脱出来,实现个体成长。王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