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作业管理并非易事,不少一线教师表示,各科之间存在的隔阂,谁来统筹协调?“隐形作业”包括无效的抄写作业,教师校内外印刷的各种习题、超量阅读。那么学校如何获取作业量反馈? 宁波不少学校都在进行探索,分层作业、特色作业等都成了“作业改革”的优秀示范模版,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有个课业负担监测平台,投入使用将近9年时间,不仅有效控制了作业量,还解决了不少问题。□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林涵茜 平台不仅方便家长,还打破学科隔阂 关于家庭作业,一直有诸多争议。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控制好总量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关键。为此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从2012年就开始减负行动,设计开发课业负担监测平台,一经使用便得到家长们的认可。 该平台共有两个模块组成,作业网上公示和作业量反馈。任课老师在放学前将任教班级的作业输入,并公示。家长可通过登录账号查看各科作业,一(10)班的严馨宸妈妈说:“我每天都要登录看一下,放学后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看她的完成度。” 作业公示不仅方便家长,同时打破学科间的隔阂。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胡迪波告诉记者:“以往老师们布置作业时,存在语文留语文的,数学留数学的,最后加在一起就过量的问题。现在作业公示后,老师们会根据其他学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这正是我们设计这个平台的初衷之一。” 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一个“我的作业我作主”的特殊制度,如果作业实在完不成,由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名说明情况,任课老师不做批评。胡迪波介绍:“我们不以个别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为标准,因为每个学生个性、能力不同,花费在作业的时间不同。因人而异,这样更具合理性。” 对家长的反馈信息,平台及时作出调整 作业公示平台的建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布置作业环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学生差异布置分层作业或探究性实践作业,是老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展现。网上公示,这让教师多了一个教学能力展示平台。 不少老师表示,因为作业布置透明化,可以看到平行班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各班保持教学进度一致的同时,互相学习,还能促进老师们整体能力的提升。 家长进入学校官网,查看老师布置的每日作业,也可以同向比较平行班的作业,有机会选择更适合孩子的作业内容。四(8)班鲁芯彤妈妈说:“我常常会看一下别班的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同的老师风格不同,看看是否有可借鉴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业公示旁还有教师作业量调查,分为太多、有点多、合适、有点少。家长根据每日作业公示和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在调查表上勾选并提交。 当然,提交后并不是没有反馈,学校教导处将会在后台直接收取数据,选择时间段查看家长反馈,动态监测布置作业量。如果有家长反馈作业有点多,便会及时与任课老师联系,进行干预,调整作业量。 专家解惑 巩固学业与学生减负 并不冲突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将作业公示这一举措,除了形成家校合力,不断督促着老师们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而且对于学科之间也可以起到平衡作用。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胡振燕认为,学科之间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隔阂,现在该平台将各科作业放在一起,各科老师之间互相沟通,布置作业起来将会更加协调,可以从整体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对于部分家长“控制学生作业量将不利于孩子提高成绩、巩固知识”的担心,胡振燕认为,巩固学业与学生减负并不冲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业水平,最有效的途径还是保证课堂效率,布置作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当天所学,如果课堂真正做到扎实高效,课后作业就可以更多地用来拓展和提升,而不是单纯的机械的重复,对学生来说可能就不是负担了,学生也有更多时间自我规划,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胡振燕说,“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不少学者提出,用作业来撬动课堂变革,这其实对于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布置更具科学性、针对性的作业,需要专业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