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爱萍和学生在一起。 |
[ 校长名片 ] 张爱萍 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校长,市名校长、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师德先进个人、象山县优秀校长。 当和煦的春风再度吹绽操场边棵棵梧桐枝丫上的嫩芽,张爱萍知道,今年已是她来到丹城第二中学的第6个年头,也是她教育生涯的第27年。 班主任起步,从学校中层到一校之长,张爱萍始终坚信,教育应与温暖同行,她爱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老师,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今天,让我们推开张爱萍的教育之门,走进这段温暖美好的旅程。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种好梧桐树 让梧桐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等天气再暖和些,操场边的梧桐就能长出新叶,绿冠满园,特别的美。”走进丹城二中,干高冠大的梧桐即刻映入眼帘,与张爱萍的采访,就从这几棵梧桐聊起。 时间回到2015年9月,时任象山县城南学校校长的张爱萍被调任到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这是一所有着36年历史的老中学,位于丹城老城区,在经历了十余年的辉煌后,因老城区棚改、优质生源流失等多种原因,渐渐走向低落。张爱萍的调任,无疑肩负重任。 秋日的校园,梧桐落叶遍地,气氛萧瑟。“要想提士气,首先改环境”,抱着这个念头,张爱萍找来园林工人,给所有的梧桐树理了个“平头”。她没有想到,大刀阔斧的“旧貌换新颜”并没有换来师生的认可,反而一时间众议纷纷。原来,这批梧桐栽于建校时,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是丹城二中的历史见证者,也是师生心中的丹城二中精神所在。 种好梧桐树,金凤满园飞。张爱萍恍然大悟,校园梧桐不正是自己寻觅已久的校园文化吗!丹城二中的教师如梧桐,深深扎进教育土壤,根深才能叶茂,丹城二中的学生如梧桐,向阳生长,花开万朵,各表一枝。让校园梧桐成为丹城二中的文化图腾,让这份独有的校园文化成为丹城二中人的精气神,便成为张爱萍坚定不移的办校信念。 梧桐树下话梧桐,“梧桐之声”广播站、“梧桐论坛”大讲堂、“梧桐花开”读书会、“梧桐之秋”课堂节、“梧桐之家”微信群……如今的校园梧桐,正以儒雅的风范和宽厚的情怀浸润着每一个“丹城二中人”。 个性化教育 开启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 基于丹城二中儒雅教育和智慧课堂两大特色,并结合老城区学校的特点,张爱萍很快确定了学校的核心工作,“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怎么落实?最重要的支点之一就是学校课程。“我们构建了以‘儒雅·智慧’为核心的梧桐树课程群,用课程开启孩子生命成长的无限可能。” 每周一的晨会,全校学生齐聚操场,共同吹奏竖笛,悠扬的竖笛声在校园回荡,场面十分震撼。“人人都会吹竖笛”,这一培养成果正是得益于张爱萍积极开展课程群的坚持。 从五音不识到能独立看谱吹奏一首曲目,竖笛让不少学生走进了美妙的音乐世界。“虽然我不太会唱歌,但我可以通过竖笛吹出喜欢的曲子。”106班范果然同学说,竖笛让她看到了自己的潜能,也因此变得更有自信。 现在的丹城二中,共有知识拓展类、体艺特长类、实践活动类,依据阅读与表达、逻辑与探究、运动与健康、实践与创新、合作与交流、礼仪与责任(即时性课程)等七大课程群,开设《经典阅读》《儒韵竖笛》《儒雅德育》等多门拓展性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以走班形式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 张爱萍始终认为,学校课程是培养人、成就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幸福感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引领学生将视线延伸向真实的社会,探索更前沿更广阔的未来。 早在2016年,丹城二中就率先创建“市首批智慧校园”,尝试通过智通云网络平台,以电子书包作为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实现“个性化”精准课堂。毫无疑问,纵观近年来校园课堂的变化,信息化确是一大亮点,“信息化使教育拥有更加开阔的格局,使教学内容更加包罗万象、教学方式更加融合,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做科学的启蒙,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科学,热爱创新,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索欲。”张爱萍利落地说道。 唤醒教师内驱力 激励教师自主成长 都说教学相长,张爱萍也认这个理。她总说,教师内心充满阳光,学生的内心也自然亮堂起来。 丹城二中是老学校,刚来时,面对破旧的教学楼,坑洼的操场,张爱萍心里也不是滋味,她知道,良禽择木而息,干净优美的校园环境,也能让教师更愿意留在校园里。2018年,在选评宁波市文明校园期间,她身体力行,带领全校教职工齐上阵,拎上油漆桶,将校园的各个细小角落缝补粉刷;扛着工具箱,把年久失修的每件设施设备补葺换新。当金灿灿的奖牌终于挂上了荣誉墙,张爱萍分明看到,每一位教职工的眼中再度燃起昂扬的斗志。 一所学校要提升教育质量,本质上是提升师资质量,而提升师资质量,最为要紧的就是激发和唤醒教师的内驱力。 丹城二中的师资结构不算好,75位在编教师里,年轻教师和临退教师占了大多数,这也就意味着年轻教师要拉,临退教师要推,张爱萍得使出十二分的力来,她说,“让每个教师自我定位,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业务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她提出了“年轻老师开好局,青年老师把好关,临退老师站好岗”三大策略,优化教师专业成长“内环境”,落实年轻教师全方位跟岗青年教师,“全员参与、集体备课、磨课研课、接力改进,促进新老教师的有序衔接”;提供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机遇和平台,连续承办九届象山县大型课堂节现场会。从小班化实践到多样化课堂,从省级电子书包观摩到拓展性课程现场展示,从起先单纯的教师个体展示到教研团队协助呈现,从课堂实战演练到课后反思提升,“我们助推更多的教师站在县市级的舞台上,和省内外大咖同台展示,既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孩子。” 教育也许是一段遥无止境的旅程,但张爱萍一直从容面对,她说,因为自己正与一群无畏艰难骁勇善战的“战友”并肩前行。 ■校长说 问:眼下,发展职业教育备受热议,您怎么看待中学生在未来发展方向与职业选择上的规划与思考? 答:在我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各不相同的,教育也是如此。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要求孩子长成一个样子,正如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挑选不同的人生跑道。 十五六岁的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想,他们有的希望考上好高中,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有的认定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立志成为一名糕点师,我都支持,也会告诉他们,只要凭着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获得成果都是值得敬佩的,学校也会以他们为荣。 当然,也有学生对于未来很迷茫,作为学校,我们也利用各方资源,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走进校园,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逐渐发现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方面,从这个方面去选择规划未来的学习道路。我始终认为,学校教育,应当立足长远,要努力让分数更加丰满,一个积极向上终生学习的人,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