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陕西省神木市锦界镇圪丑沟村,“治沙达人”张应龙在森林防火瞭望台上观察(2020年5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
 |
在甘肃省古浪县北部沙区旱麻岗治沙点,八步沙林场治沙人和群众一起扎草方格压沙(2020年3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
它的种子,可以种出一片、一亩、一山的绿荫; 它的荫凉,可以带给一代人清爽的时光,一村人和睦的亲情,几代人童年的记忆; 或许,洪水袭来的时候,它能拯救许多生灵; 或许,一把利刃的伤害,留下的痛苦,比山还要沉重……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2021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指出,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的绿化工程。 上周五,我国第43个植树节。全国各地纷纷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植树造林不应仅仅是一天的行动,也不应仅是专家的工作,而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主讲人 余姚市梦麟中学 毛嘉波 中国大地上有着无数伟大的工程,其中有一类工程较为特殊,它们没有固定地点,从西北大漠深处到东南大海之滨,处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它们也许没有固定的完成时间,需要一代代“绿化卫士”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它们也没有固定的名称,可以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等。今天,我们就用“国土绿化”作为其简要的概括。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更多绿树繁花的中国,而这都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国土绿化工程。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为何要进行植树造林?这些年,成果如何? 三大关注: 植被破坏的严重后果 土地沙漠化。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各异,西北内陆存在大范围的干旱区,进而形成了大片荒漠。沙质的荒漠为沙漠,我国的沙漠面积高达58.8万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的6.1%。随着全球气候的干湿交替、冷暖变化,北方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诞生了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近百年来,人类过度开垦、放牧、樵采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大量草原变为耕地,土地沙漠化越发严重。在风的助力下,这些黄沙容易引起肆虐的沙尘暴,侵蚀农田、牧场,掩埋铁路和公路,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同时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洪涝灾害。长期的地表植被缺失,引起水土流失。根据2018年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73.69万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的28.4%。当从河中上流的泥沙阻碍河道,加之季节性集中降水,则引起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我国幅员辽阔、季风气候显著,全国约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农业生产经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胁,并且因洪水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居各种灾害之首。 全球气候变暖。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而森林则可以吸收一部分的碳,“就像银行存储现金一样,森林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存储二氧化碳。” 但是,人类过度开垦、放牧、樵采,大批森林被砍伐。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世纪全世界平均温度约攀升0.6摄氏度。 植树造林: 人人都做“地球卫士” 为了减少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带来的不便和损失,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了智慧。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科学院便在沙坡头腹地设立了沙漠研究站(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境内),在苏联专家协助下,通过数年的试验研究,最终找到了固沙秘笈“草方格”。草方格,顾名思义是利用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1/3或一半自然竖立在四边。远远望去,就是用草堆积起了一个个方格。由于大部分被风搬运的沙粒在近地表移动,因此矮小的草方格就能拦截很大一部分沙粒。而在草方格内部,沙与水更易聚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沙丘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生物结皮”,加快了从缺水、缺营养的流沙向固定表面的转变。 人工栽植的沙生植物和随风飘落的草籽开始萌发、生长。渐渐地,一片片绿色开始在原本沙漠化的地表上出现。 但草方格以及与之类似的土方格、石方格只是防风固沙的第一步,要想从根本上改造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还需要植树种草,我们需要另一类植被——灌木。 很多人在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里,都种有梭梭树、沙棘、沙柳这些沙生植物。他们虽然其貌不扬,但拥有极为发达的根系,耐旱、耐寒、抗盐适应能力极强。 通过全民义务植树和大家不间断的“能量搜集”,《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完成造林677万公顷、森林抚育837万公顷。40多年来,我国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分别增长1倍左右,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019年2月的一篇文章称:研究人员通过检视NASA卫星在2000年-2017年期间收集的遥感数据,发现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多了一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国和印度以占全球陆地9%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球绿化面积增长的1/3,而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的42%来自于植树造林。 随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持续推开,“云端植树”“码上尽责”让广大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履行植树义务。根据《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全民义务植树网年访问量突破2400万人次,网络捐资企事业单位达640多家,线上发布项目60多个,募集资金9100多万元,发放尽责证书860多万张。北京市率先建成国家、市、区、街乡、社村等5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方便市民身边尽责。 40多年间,荒漠变绿洲,黄土变青山,正是中国人民默默干的这件大事儿,让绿水青山变成了如今的金山银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