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汪君杰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
 |
汪君杰老师给当地学生上课 |
前几天,同济中学校长俞海后收到了贵州省黔西南普安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花兆丰发来的一则视频,看完视频的俞校长深受触动,写下了544字的一条长微信,连同视频一起发了朋友圈。朋友圈的开头说:“有点长,阅读需要3分钟,视频长13分钟,思考需要一生。” 是什么样的内容让俞校长如此感慨?原来,13分钟的视频讲述了普安县东城区实验中学师生送别支教老师汪君杰的故事,汪老师是同济中学的物理老师,赴普安支教一年半归来。 “汪老师自己没有跟学校说过他支教的艰辛和学生对他的喜爱,学校去年派老师去了一趟普安,才知道汪老师在当地所受到的欢迎和尊重,以及他做的事情。这次的视频,虽然内容是去年底的,但我们也是刚刚看到,深切地感受到了当地学校老师和同学对汪老师的浓浓不舍之情。”俞校长告诉记者。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刘赟 临时受命 半小时决定去支教 俞海后校长发的微信内容,总结了汪君杰老师支教的几个可贵之处: “临时受命勇于担当。去贵州普安县支教,因情况特殊,留给他考虑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事实上他只用了半小时,就坚定地担起了支教的任务。第二天欢送会上,他夫人笑着送他,却不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后来我们才知道,为了支持君杰去支教,夫妻俩将儿子送到了全封闭全托式高中,三人分三地而居,相差几千公里。 不为名利只为初心。支教前,他已是高级职称,是一种使命感驱使着他,到了那边,放弃了县城的一中,而是去了新建的分校,路远又因配套没跟进,条件简陋,甚至都是泥土路。 用爱诠释教育真谛。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影响,心与心之间碰撞、升华。他是这边的得力干将,在那边展现了支教的真正价值,又挂职副校长成为管理层核心力量。视频中学生模仿教师,包括将来成长为教师,这正是一种优秀。当地学校又打报告申请将君杰的支教由一年延长到一年半,他欣然接受了。 不是非得病倒甚至牺牲才是英雄,其实,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汪君杰,宁波市同济中学物理教师,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支教。原本去支教的是另一位老师,因为临时有事无法成行,汪老师仅仅考虑了半小时,就决定去支教。当时,他初三的儿子即将中考。 短短一年多时间,汪老师先后被评为“全州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普安县“高中十大名师”等。 普安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佳封如此评价汪老师:他是一位已经本土化了的支教老师,把支教学校当成自己的学校,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主动要求延长支教时间,主动带队去招生,主动把自己的朋友拉过来帮扶贫困学生…… 担任教学副校长 走出改革之路 2019年6月28日,汪君杰老师来到普安县第一中学支教,因为他的履历,被聘任为普安一中校长助理。 当年8月,新成立的普安县东城区实验中学开始招生,因师资严重不足,县教育局决定从校本部普安一中选派教师到新学校上课。汪君杰老师主动提出了申请。东城区实验中学距离普安县城20多公里,加之学校配套的基础设施尚不齐全,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到东城区实验中学后,他被聘任为副校长,分管学校教学科研处工作,担任物理教研组组长,帮带一名年轻的物理教师,同时兼任“镇海实验班”的物理教师并负责班主任的培养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汪老师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想法,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围绕学校制度和教师教学,实行岗位责任制,以激发老师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增强教师自我成就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教师教学管理上,汪老师根据当地教学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针对课务繁重、班额又大(每班有60多人)、任务艰巨的情况,建议开展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针对学生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现状,提出“降重心、快节奏、多循环”的教学策略,强调从以“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变,积极提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模式,以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 针对学生的学情,对所订资料进行精选,落实“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努力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牵头同事共同编撰适合学生的复习题、模拟卷,努力实现高效作业、高效复习;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学生,通过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鼓励他们树立自尊心,克服自卑感,端正学习态度,并通过集体辅导、个别答疑、作业面批等方式来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通过一年努力,这所新学校的管理模式初步构建,教研氛围日渐浓厚,学生学习能力明显提升。 事实上,这些工作对于此前并没有多少学校管理经验的汪老师来说,困难实在不少,为此,他和大家不断沟通,有时甚至聊到半夜,就干脆在办公室和衣而眠了。 一人支教 背后是全家的支持 除了建立学校管理制度,给当地学校留下深刻印记之外,汪老师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深受学生欢迎,这一点,从视频中学生在告别仪式上的依依不舍和数度哽咽,不难感受到。 支教期间,汪老师还积极牵线宁波的爱心企业家到普安学校资助贫困优秀学子,资助金额共计15.6万元,并牵头在学校设立奖学助学基金会,并向基金会捐款5000元。 “陌生的环境意味着历练,也意味着成长。独自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锻炼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我是带着这个原因加入支教队伍来到贵州普安的。既然来了,我就想我能为普安的教育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尽到我的绵薄之力?当我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当我感到孤独、迷茫时,我会在心底对自己说,我是来支教的,不是来度假的。”面对荣誉和赞誉时,汪君杰老师这样解释自己的初心。 说起一年半的支教,汪老师非常感谢家人的付出和支持。他离家支教时,儿子面临中考,督促、辅导学习以及接送的担子就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妻子的工作也非常繁忙,只能叫来母亲帮忙照顾孩子的起居。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夫妻俩商量过后,索性把孩子送到马来西亚读高一,于是演变成了一家三口分居三地的情形。 如今,结束支教的汪老师已经回归,这个学期,他担任同济中学高一年级段段长。普安一年半的经历,让汪老师更加静得下心来教书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