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三国演义》 推荐人: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 汪静男 推荐理由: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奸诈,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惊人的成就。这部小说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 古人爱三国人物,大街小巷说书,大小舞台唱戏;当代人也爱三国人物,《三国演义》电视剧评分居高不下,“三国”题材的小说、漫画、电影比比皆是。“三国文化”的魅力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值得每一个人走近它,去领略三国的文化魅力。 读《三国演义》有感 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501班 林王来(证号1010771) 指导老师 马丽君 《三国演义》这部巨作,让很多读者受益匪浅,也令我感慨万千。作者罗贯中结合史料发挥想象,像一幅长卷展现了东汉末年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坐镇北方的曹操、占据益州的刘备和屯兵江东的孙权,这三股势力围绕利益争夺,不断上演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让我如痴如醉。 东吴先前一直与蜀汉结盟,后却又与曹魏联手,我从中体会到了“战争中没有永久的敌人,更没有永久的朋友”,一切皆因局势而变;在“魂断五丈原”章节中,诸葛亮之亡故,让我不禁满心悲哀,潸然泪下。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言:“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从那时起诸葛亮就鞠躬尽瘁,一心为汉,毫无私心。刘备死后,他更是勤勤恳恳,把蜀国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实现一统天下,光复汉室,他不辞辛劳,六出祁山北伐,但终因积劳成疾,抱憾而终。“出师未捷身先死”,读闻他病逝那一刻,遗憾惆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也很鲜明,使人遐想联翩。我为诸葛亮、周瑜的睿智所折服,又为黄盖、甘宁的忠勇而落泪,这部著作中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的果敢坚毅、义薄云天都让我感受到了铁骨男儿的非凡气概。 三国演义原文开篇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鼎立局面后被西晋所终结,然而西晋又尚可存续多久呢?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纵观全篇,作者无不向我们阐明了重要的哲理:只有爱民如子、知人善任、广纳良言、多谋善断、励精图治的领导者,才能达到“民心归一”的局面,才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最终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感历史风云,悟三国智慧 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505班 项念(证号1010791) 指导老师 汪静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经典名著更是百花齐放。我喜欢启迪心灵、陶冶心智的《论语》,也喜欢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诗三百首》,可是,我更喜欢情节生动、有血有肉的《三国演义》,它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每当拿起它的时候,我都能想到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乱世场景,不禁心潮澎湃。 书中塑造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七进七出的赵云、智勇双全的关羽和狡猾多疑的曹操等,他们都为自己的梦想,浴血奋斗着,在三国的世界里,上演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机智的诸葛亮。刘备为了能让诸葛亮跟随他,甘愿三顾茅庐,而刘备也没看错人,诸葛亮总是利用他的智慧反败为胜。他利用司马懿的疑心完成空城计;利用大雾漫天的天气和船轻水急的优势上演了草船借箭;靠自己的口才舌战群儒。刚开始看书时,诸葛亮每一次陷入困境,我都替他捏一把汗,仿佛我也在对抗千军万马。渐渐地,我不着急了,因为我知道他总能化险为夷,我反而期待这次他会用什么妙计呢。 在那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里,一个个英雄出现,又一个个倒下,只留下离去的背影,值得我们去追念,去思考,这就是不朽的经典——《三国演义》。 向诸葛亮学习 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503班 施碧涵(证号1010779) 指导老师 杨勍斌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听着歌曲的我不禁想起刚学过的课文——《草船借箭》。周瑜因妒忌诸葛亮才能,一心想要为难他,借公事之名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胸有成竹接下任务,并立了军令状。在第三天晚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只用了二十只草船和一千个草把,不费半分力气,就收了曹操向他们射来的十万多支羽箭。 读完这个故事,我钦佩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气度、胸有成竹的自信和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的智慧。我对诸葛亮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他为什么如此有智慧呢?原来是因为他小时候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更得益于他在隆中隐居耕种的十年苦读。一想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我惭愧万分。记得那次,因为我在上课时走神,导致课堂作业写得潦草无比,而且错得一塌糊涂。老师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还把我的情况告诉了妈妈。回到家后,妈妈苦口婆心地帮我分析问题,耐心地跟我讲道理,而我心里却一直认为妈妈的唠叨像是春天下不完的雨,不知道何时是个头……一想到这些,我好惭愧。 虽然我不能成为诸葛亮这样的人,但是我可以向他学习,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我想,通过自己的学习肯定能取得不小的进步。 品三国,论英雄 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502班 应荠彬(证号1012245) 指导老师 陈迪 说到《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书中主要描写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争霸统一归西晋的历史故事。细细品读,那一场场激烈的打斗,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一个个充满智慧的计谋,仿佛把我带进了历史的长河,让我痴迷。故事中,我最欣赏的便是诸葛亮和关羽这两个人物了。 诸葛亮,足智多谋,辅助刘备打过许许多多的胜仗。赤壁之战中,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不费一兵一卒,从曹操那里借得十万支箭,让周瑜不得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他曾七次生擒孟获。在前几次的抓获中,孟获次次不服气,直到第七次被生擒后,孟获终于心服口服,归降蜀国。好一个“攻心为上”,想让人服你,必须先让他的心服你。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空城计”“巧借东风”“巧布七星阵”……无不告诉我们诸葛亮乃神人也!只是,这么一位神人军师最后却病故于前沿阵地,令人叹惜不已啊! 另一个人便是关羽。他重情重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都成为一段佳话。尤其是“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关羽请战去斩华雄的头颅,曹操端来一杯热酒,让关羽饮酒壮胆。关羽却说:“酒先放在这儿,我迎战归来再喝此庆功酒。”说完提刀上马迎战。袁绍刚要派人打听战果,只见关羽手提华雄的头凯旋。关羽将人头一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此时那杯酒还是热的呢!关羽的神勇,让人叹服!但这样一个好汉,最后竟被孙权部下所杀,真是让人气愤又哀伤。 《三国演义》全书充满了阳刚之美,堪称一部英雄史诗。我也从这些豪杰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不正是我们新时代的少年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吗? 烽烟三国 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504班 鲁秀杰(证号1010783) 指导老师 夏诗琪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近百年的时间里,魏、吴、蜀三国之间的争斗,他们如饿狼般相互蚕食、吞并,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正如歌曲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书中有无数的英雄,使得三国之争尤为精彩。 在这些英雄中,最让我敬佩的当数诸葛先生了。诸葛亮因刘备的三顾茅庐答应出山相助。他的很多经典故事让世人传诵至今,草船借箭、空城计、三气周瑜等足以彰显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细心谨慎,后人也评价其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的《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他的人生写照。 在这些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草船借箭”。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意为难他,让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在船的两侧绑上稻草人,到了第三天晚上,他趁着江面大雾,与鲁肃前去曹营前,将船一字排开,并让士兵敲鼓呐喊,制造出进攻的声势。由于大雾看不清江面情况,曹操只能下令士兵朝江面射箭。最终诸葛亮用草船“借”来十万支箭。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官武将,也如诸葛亮一般忠心为国,如秦朝抗击匈奴的蒙恬、带着棺材上书的海瑞、背刺精忠报国的岳飞、投身汨罗江的屈原等。 一个国家,需要忠臣。他们为了信义,为了国家而英勇奋斗。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