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爱心宁波·1001个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0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镇海中学又多了1人

生活中的章卓琳老师 受访者供图

    清明节前夕,镇海中学台州分校的章卓琳老师收到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当天,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终于收到实体卡啦,总想着30岁这一年做些有意义的事,生命短暂且无常,要敬畏且珍爱,让每一天都变得可可爱爱,最后还是决定向小韩同学学习。”

    这是继镇海中学2019届毕业生韩新叶在18岁那年登记捐献人体器官以后,十多位接力师生中的又一位老师。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让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进行连结,这所学校的师生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曾昊溟

    给30岁的自己一个特殊的注脚

    “其实我这个想法在2019年看到韩新叶同学的事迹以后就产生了,当时我对人体器官捐献做了一些了解,也咨询了红十字会等机构,了解到人体器官捐献需要征得直系亲属的同意才行。我父亲当时就表示了支持,但是我母亲一开始很不理解,所以这件事情一直到今年才做成。”章老师回忆起了自己登记捐献的过程。

    这一年多时间里,章老师一直关注着这方面的信息,也会时不时找机会和母亲做一些沟通,给母亲看一些新闻报道。“真正说服母亲的是外公的去世。母亲和外公感情很深,对外公的去世深感悲痛,后来我就告诉她如果进行了人体器官捐献,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在另一个人身上得以延续,而不是因为离世就不再存在于世。母亲慢慢接受了这一点。”

    于是,在2021年的1月2日,章卓琳在中国器官捐献网上登记了捐献器官。清明前夕,她收到了志愿登记卡。今年,刚好是章老师的“三十而立”之年,她以这样的方式给自己30岁的生命一个特殊的注脚。

    因为平时关注得多了,章老师知道了人体器官协调员的存在,也知道今年是我国开展器官捐献工作的第11年,作为世界上等待移植患者最多的国家,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受器官来源、经济条件、医疗条件的限制,每年仅有约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

    “我是受到了同学们的影响”

    采访中,章老师说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实微不足道。在镇海中学,登记捐献人体器官的师生已经有十多位,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是受到了同学们的影响”,章老师说。

    章老师在朋友圈中提到的“小韩同学”叫韩新叶,2019年6月,高考结束后,韩新叶在中国器官捐献网上登记捐献器官及角膜。7月14日,收到志愿登记卡的她,发了一条微信:“是荣耀呀!加油!” 这是韩新叶给自己的特别的18岁成人礼。

    而这前后的故事,说起来颇令人动容。

    2019年4月,韩新叶看到有位学长登记捐献了器官,这让她心底曾经有过的想法再次萌芽。她向学长咨询了登记事宜,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付诸了行动。韩新叶所说的学长,是镇海中学2018届毕业生虞成龙,大学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虞成龙觉得这是一件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提高他人生命质量的事,是为医学事业做贡献的事。但是社会上对器官捐献的认可度不高,打破这个局面还是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多宣传多实践。

    之后,真的有了一系列回响。当韩新叶的事情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十多名镇中同学和老师接力进行了器官捐献登记。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曾昊溟当年在登记以后说:“带动,是用一个人的行动去摇醒另一群人的灵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