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不指导学生不会写,老师指导后习作又千人一面

给学生一个支点 撬开写作的大门

奉化实小“支援型习作”,助孩子们发散思维

课堂上的郭昶老师。 受访者供图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但又是语文学习的最大困扰。

    尤其是小学生,因为儿童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发展尚不成熟,写作成为小学生学习中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写作教学也让教师头疼。

    老师不指导学生不会写,老师指导了学生写得千篇一律。“让学生写校园,举例引导了校园的三种景物,45个学生中41个写的都是这三种。”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小学语文教师类似的困惑。

    怎么办?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奉化区实验小学郭昶老师的习作课,他的“支援型习作教学”还原习作原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启发和个性化选择空间,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李倩

    玩拼图做游戏

    小学生习作“玩”中得

    近日,记者来到奉化区实验小学,旁听了郭昶老师的习作课,这节习作课以拼图活动为主线,以写启示为主题,让五年级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享受习作快乐,提升习作能力。

    郭昶老师准备好拼图,说明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合作拼图。

    这幅拼图并不复杂,总共三张。两张一模一样的马匹图,但都缺了一块马肚子,另外一张是长条状的双人骑马图,通过正确摆放,三张拼图可以组合成两个骑马图。

    这幅拼图看起来简单,摆弄起来并不容易,对小学生来说,还是需要琢磨尝试一番。

    “你们是怎么拼图的,要记住方法,两分钟以后,请你用一段话把刚才拼图的过程写下来。”郭昶老师一边巡视课堂,一边指导学生。

    放下拼图,学生打开作文本“沙沙沙”写起来。5分钟后,郭老师随机请来一组同学,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

    “有时候我们看别人作文写得好不好,首先要听懂,对吧。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郭老师根据同学念的小作文,开始拼图。

    “我左思右想,同桌已经把两匹马对称向外拼……”

    郭老师按照“对称向外拼”演示了两三张摆放方式,都不对,他适时提议“谁能给个词把马的位置描述得更准确?”

    “马背都朝外对称地拼。”

    “脚对脚,背向外对称摆放。”

    ……

    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想“指导”郭老师拼图。郭老师适时选择较为准确的用词予以鼓励引导,并让同学们自己修改作文,“把该表达清楚的再修改一下”。

    修改之后,郭老师反复上述过程,直到有同学拼图成功。这个过程中,虽然失败的同学感到拼图很难,但是由难到易,并不遥远,重在不放弃,“当遇到困难时,换一种角度想问题。”郭昶老师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交流、材料对比等方式,分阶段给学生提供习作支援。

    先让学生盲写

    再提供“脚手架”支援

    有别于其他习作课上“先导后写”造成学生习作千篇一律,也不同于“放开写”后造成的习作杂乱,郭昶老师的习作课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层层递进,先让学生盲写,师生合作“诊断”习作目标与习作能力的差异,通过链接相关的习作方法、信息资源和学生的生命体验等,从而对学生的习作情意、言语、思维形成有效的支援,提升习作能力,丰厚人生感悟,促进审美表达。

    比如在激发学生习作感悟时,郭老师会设计游戏、提供生活或者故事场景;在学生表达有禁锢时,教学中言语示例,提供思辨材料;学生表达意图模糊,教学中导图链接,比较选择材料。

    “这种适切的支援,保证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时获得成功,帮助学生超越先前的能力水平,促进了个人知识的建构,完成内化。”郭昶老师说,这种支援要抓住时机,提供支援的方式和内容要合适,“给学生一个支点,撬动习作的发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思维固化,千人一面。”

    “链接支援式”习作教学

    收获不少教师“粉丝”

    郭昶是浙江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宁波市名校长、甬派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长期致力于支援型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获全国小语会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著作《小学语文链接式教学》。

    郭昶团队的支援型习作经过16年研究,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具有关联性、启发性和选择性等内在逻辑,外在表现为“链接·支援”式为表征的习作教学体系,开发了96节“链接支援式”习作专项课,原创性地形成了“四级辐射”链接框架、四步骤支援内容筛选机制、“练援拓”链接支援习作教学路径, 在区域内产生辐射作用,带动奉化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能力的提升。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郭昶老师的链接支援式习作教学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启发和个性化选择空间,对学生日后的独立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强化学习的可迁移性,为学生自主习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一种实践样本。眼下,郭昶老师开设的以“链接支援式”习作教学为研究主题的省级网络工作室,吸收学员800多名,开出“名师面对面”网络直播四次,近8000人互动参与,在省内外产生一定的知名度。

    【专家点评】

    点评人:

    全国小学作文

    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张化万

    支援型习作

    让学生当主角

    《淮南子·本经训》有云,“标枺欂栌,以相支持” 。即以标枪与盾牌为攻防武器,为作战提供支援。可见,支持、支援并不是生词,它就是指在需要时给予的援助。那么,如何突破习作教学困境,使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再替代学生的学习,从而既保证学生习作的自主,又充分启发与支持学生的习作思维?郭昶老师和团队提供了一种适恰的解决之道:开展“链接·支援”式习作教学。

    郭昶老师和他的团队在大量诊断和梳理当下学生习作心理与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先导后写”“有写无导”“导而无法”等缺少应需的教学现象,结合“最近发展区”等建构主义理论,对习作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时机和教学手段等各个要素进行改良与提升,努力架起学生习作的支点,让学生获得适恰的帮助,获得丰富的资源,获得思维的启迪。

    难能可贵的是,在统编教材全面启动之际,团队研究实践了大量鲜活教例,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教例正改良着教学指导的程序,改变指导策略。它们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了找准切入点、占领制高点,鼓励学生有创意地实践写作过程的一种路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他们的实践研究上升为理论的探索,在方法、规律、策略等方面具有方法论意义,尤其对于不同的教材的普适性,给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迁移的方法策略。支援型习作教学实践研究的可重复性显现了蓬勃的生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