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新华社发

公式西藏山南市贡嘎县吉雄镇红星社区双语幼儿园的老师为孩子们分发牛奶(2020年11月25日摄)。新华社发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至此消除了绝对贫困,中国的扶贫、减贫、脱贫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为此,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向全世界昭告,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贫困规模之大和贫困程度之深世所罕见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历经8年奋战,近1亿人口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主讲人

    慈溪市杨贤江中学校长

    张军达

    现在西藏支教

    为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校长

    再看“减贫白皮书”

    言出必行

    面对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举世瞩目而且无可争议的成就,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当年政治课上教给学生的,成了现实。

    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是“先富带动后富,同奔共同富裕”的过程。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过,改革开放后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要先富带动后富,同奔共同富裕。什么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当年说过的话,做到了。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心中装着亿万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扶贫减贫的根本动力,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也正是依靠人民的力量,让亿万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才取得了扶贫减贫的巨大成就。

    行之必坚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显示,过去数年来,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奋斗在扶贫一线,1800余名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将生命献给了脱贫事业。

    中国共产党不但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能让中国人民吃饱穿暖,然后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大家过上小康生活,富起来。这些目标的实现,背后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英明决策、周密部署,离不开我们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我们千千万万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现实再一次证明,我们的党组织充满活力,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

    坚之必果

    我国的扶贫工作不是局限于某个地区某些群体,而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擘画,是要在全中国消除贫困,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等事关人权的重大问题。

    在扶贫事业中,无论是内地还是边陲,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汉族还是个少数民族,都能团结在党中央这一个核心之下,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科学研判制约减贫和发展的瓶颈因素,找准释放减贫动力的突破口,因时因势因地制宜,通过“精准扶贫”等卓有成效的措施,才取得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巨大成就。

    可以说,扶贫减贫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团结奋斗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相濡以沫,在努力消除贫困的过程中,追梦共同繁荣,正是在这个同呼吸、共命运的过程中,增进了民族感情,加深了兄弟般的情谊,树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合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了真实力量。

    宁波人在西藏

    2021年3月,我受组织委托,来到浙江省教育对口支援学校——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接过教育援藏的接力棒,担任浙江教育援藏团队新的领队,并出任受援学校校长。

    在入藏后的工作和调研中,我发现那曲人民也大大受益于我国的脱贫事业,来自牧区的孩子都一律享受到了国家的“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书学费。这是藏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生动体现。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扶贫工作并没有结束,我们还要继续做好减少相对贫困的工作。因为不是说到2020年中国就没有贫困了,而是到2020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

    事实上,根据我们受援学校资助办录入贫困资助系统的贫困学生,目前全校建档在册的共有436人,其中高一年级有181人,高二年级有104人,高三年级有151人。

    其中,极个别同学家里还极为贫困。例如,高二年级有个品学兼优同学,她是那曲市色尼区那么切乡曲多村人,爷爷已经75岁,体弱多病待在家里,爸爸做保安,工资不高,妈妈在家放牧。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家里负担很重。整个学期,父母给了她550元,其中还包括来回火车费共140元,平均下来,用于每个月生活费和购买学习用品的所有花销,只有几十块钱。

    浙江教育援藏团,一直致力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公益工作的工作指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贫困学子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努力为贫困学子提供新动力、播种新希望,真正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营造阳光、博爱、互助、和谐的校园氛围。援藏老师们先后通过捐款扶贫、结对助学、“乐中教育基金”爱心助学、西藏浙商“羌塘”助学金等方式,资助了部分贫困学子,帮助其完成高中学业。

    绝对消除贫困现象不是容易的事。在消除绝对贫困后,可能因为因病致贫、家庭结构、自然条件、经营不善、观念原因等因素,造成新的贫困。我们援藏团队,为了更加切实帮助贫困学子,新近拟定了《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浙江教育援藏团“阳光助学”实施方案》,以期为进一步真正脱贫、消除贫困现象做出新的贡献。消除绝对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而这也是我们浙江教育援藏团新的工作发力点之一。

    我相信,有一代一代的援藏人的无私奉献,我们西藏的教育会有辉煌的明天,有了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必定彻底消除贫困,最终走向富强繁荣。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