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大步行街。 |
提到大学,你会想到什么? 是讲台前侃侃而谈的教授,还是实验室里埋头钻研的身影?是一早满是晨露的绿茵,还是黄昏中静谧的图书馆? 或许,勾起更多人回忆的是:食堂里那盘浓香赤色的大排,校外后街那些天南海北的特色美食。 莘莘学子,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校园,也把舌尖上的记忆留在了那里。 宁波的高校江山,主要为南、北两大高教园区。在那里,不仅有书香,更有烟火气,两者互相呼应。 暮春时节,华灯初上,隐藏在大学城外那一抹最活色生香的地方也逐渐热闹起来。来,随走随遇,随行随尝,让我们去南、北两大高教园区逛一逛,体验一番其中的“烟火气”。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王冬晓 通讯员 钱欢 周笑盈 记者 张培坚 摄 北高教园区 【变迁】 从曾经的宁大“曼哈顿” 到如今的云创小镇 北高教园区集合了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此,带火了周边的饭店、小吃店、文印店、服饰化妆品店等。 说起北高教园区周边的变迁,陈女士如数家珍。虽然已从宁大毕业了20来年,但她的生活轨迹还是在宁大周边:工作在镇海一家外贸公司,将家安在了清泉花园。 20年前,北高教园区商贸聚集地围绕宁大展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靠近甬江边,连接宁大东西校区的双桥村,这个全长不过百余米的十字形街区,曾经商业繁华、灯红酒绿,被誉为宁波大学的“曼哈顿”,从地摊小货到外贸精品,从露天烧烤到小资西餐,应有尽有。另一个在宁大本部校区东门口的农贸街。 2013年以前,双桥是宁大周边最火商业地标,没有之一。随着宁波大学整体校园规划的推进,2013年3月,宁大东西两侧大门封锁,双桥持续了近20年的繁荣落下帷幕,如今这个地块正在建设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楼群。 农贸街的崛起在“双桥”落寞之后。双桥拆迁后,原本在双桥摆摊设店的老板们,纷纷涌入农贸街。农贸街位于宁波大学东侧,镇海区与江北孔浦街道交界处,区域面积近5.6万平方米。自宁波大学建校以来,街区自然发展近30年,双桥村拆迁后,这里成为宁波大学周边最重要的生活配套区。因为连接着学生公寓和校园,这块狭小区域成了兴旺的“大集市”,400多家大小店铺扎堆于此,以廉价小吃、低端服饰、小化妆品店为主。 2016年,由江北区牵头,孔浦街道作为责任部门,联合各职能部门、宁波大学、设计单位、第三方合作,完成了农贸街区的提升改造,它有了更响亮的名字——青年云创小镇。 在北高教园区,还有一条存在了16年的宁大步行街,今年3月经过提升改造后重新亮相,这条位于宁大北区学生二村东侧的街区,也是年轻人潮流生活汇聚地。 【追忆】 毕业10年的闺蜜 带着老公孩子故地重游 厘清北高教园区美食地图“前世今生”后,在宁大学妹周笑盈的“导游”下,记者和她一起感受了校园周边烟火气。 只见小镇中人流涌动,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烧烤混杂的香味。没走几步,记者碰到了两个毕业11年的宁大校友,正带着家人回学校追寻青春足迹。“这里变化太大了,以前就是个农贸市场,露天小摊一字排开,叫卖声、吆喝声一片,现在成了商贸街区。”宁大2010届毕业生陈萝蕾和大学闺蜜,各自带着老公孩子,一个从杭州,一个从敦煌相聚在此。 他们两家人在宁大附近住了两天一夜。“双桥不见了,农贸街大变样,不过从招牌上还能找到过去的旧时光,哆哆烘焙、缙云烧饼、麻辣烫啊都还在,老板也没变,太开心了。”陈萝蕾说,他们在云创小镇逛了一天,饿了找个相熟的饭馆坐下,还是10年前的味道,渴了买一杯奶茶,味道变了,可甜蜜的心情还和10年前一样。 陈萝蕾说的“哆哆烘焙”就在云创小镇入口处。10多年间,烘焙房从最开始的26平方米拓展到120平方米,当初的夫妻店变成了10个人的中西糕点大厨房。“最开始我哥经营,我来帮忙,8年前我哥去杭州开蛋糕房,我接手,大学周边做的是熟客,物美价廉是关键。”老板娘邱欢是江西人,如今一家人落户宁波,“时常有毕业很多年的人来问‘牛角包有吗?’10年前的牛角包就像现在的‘网红’,如今西式糕点品种丰富,牛角包也渐渐停售了。” 是的,大学时期培养的口味让人记忆很久。一想到那个地方,首先想到的是一种味道。 虽然牛角包找不到,可是在云创弄堂里,你仍能找到双桥时期的缙云烧饼、八戒烤蹄和炒河粉。 他们或是从双桥搬来,或是云创还叫农贸的时候就一直在,看着一届届学生来来往往。如今,炒河粉的老板已从哥哥做到了叔叔,也从一个小摊位变成了门面满是文艺风的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