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宁波少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海丝遗迹、学建筑文化、体验活字印刷……

这样的研学 有料又有趣!

活字印刷

黑白对弈

做金团

参观海丝寻迹文化馆

同学们在广场合影。

    昨天,鄞州区华泰小学五年级近300名学生前往东吴镇天童老街,开始海丝寻迹研学之旅。本次活动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宁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寻找海丝遗迹、学习传统建筑工艺、体验活字印刷、制作金团等。同学们穿梭在各个研学点,那些有料又有趣的研学内容,让他们直呼“太有意思了”。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王妙妙/文 张培坚/摄

    寻找海丝遗迹,聆听文化故事

    位于鄞州东部的东吴镇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海丝文化的崛起和辉煌,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海丝文化遗迹。海丝寻迹文化馆里,同学们了解了宁波在建筑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等方面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是哪两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哪些……同学们边听讲解边在研学手册上奋笔疾书。

    505班的赵禹涵说,这次活动让他增加了不少知识,“原来宁波是海上茶路的起航地,日本的东大寺是宁波工匠援建的。”

    实践榫卯工艺,学习工匠精神

    在木作研习社,王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两种主要建筑结构:抬梁式和穿斗式,还有最神奇的榫卯工艺。

    一把小小的鲁班锁让同学们对榫接技术叹为观止。如何把鲁班锁的十几块木块严丝合缝地固定在一起,而不用一颗钉子?同学们两两合作,边琢磨边动手。“我以前在保国寺也看到过这种建筑结构,没想到自己拼搭起来这么难。”505班的张彤萱感叹道。

    了解文字起源,体验活字印刷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字的甲骨文是怎么来的吗?”在甬上教育的教室里,缪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解文字起源,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后来的行书,它们的演变过程和字体变化。学校的带队老师笑着表示,明天刚好有关于汉字文化的课,这下是提前预习了。

    桌上的一套活字印刷工具让同学们跃跃欲试。在听完老师的介绍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刷子,轻轻地在模版上刷上墨汁,放上纸,轻轻按压,一首《望庐山瀑布》跃然纸上。

    该校的严岩斌老师说,这次研学活动与以往的春游有很大的不同,不仅能让同学们学到许多课外知识,对提高动手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孩子说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这也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