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职教迎“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单项冠军背后的职教力量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学生参加技能实训 学校供图

李修停拿着电池给员工讲解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宁职院与恒河材料签定新一轮战略合作

    职业教育天然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了基础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产教融合发展为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都提供了巨大推动力。职业教育是如何为宁波经济,尤其是宁波的单项冠军企业服务的?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刘沪波 周庭蓓

    濒临倒闭的企业 成了制造业单项冠军

    3月30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定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孟君表示,双方携手合作10余载,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订单班培养,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制定行业标准,实现了优势互补,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借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生产、研发、技术等领域的支持,公司石油树脂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我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45亿元。希望双方后续在共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共建研发平台和新一轮战略合作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

    说起恒河材料的“单项冠军”产品,就不得不说企业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深度合作、共生共赢。

    2005年,浙江恒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长期亏损和濒临倒闭的宁波甬华树脂有限公司。有了前车之鉴,公司从创业之初就致力于技术革新,但难在缺少人才支撑。在宁波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公司聘请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化工专业带头人孙向东教授担任总工程师,帮助公司建立小规模化工研究所,共同研发产品。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石油树脂生产工艺路线优化,一年实现扭亏为盈,三年产值翻番。

    校企合作的成功坚定了公司发展绿色化工产业的信心,2009年,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校企瞄准乙烯工程副产物综合化利用行业开展协同创新。公司与学校先后共建了省级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

    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孙向东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经过5年多夜以继日的校企协同攻关,恒河材料于2018年建成一套5.5万吨/年氢化改性树脂装置,该项目的投产使公司氢化树脂总产出量增至8万吨/年,该项目彻底改变国内对氢化树脂进口的依赖,使公司成为继埃克森美孚和伊士曼后的世界第三大氢化树脂生产商。

    “为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我们的研发团队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化综合利用,二是低温位能量合理匹配,三是产品多样化,四是新产品开发,使企业能在同行竞争中胜出,打破国内同领域空白……”谈到这些年投身的事业,孙向东如数家珍。

    近年来,校企联合制定行业企业标准,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承担各类研发项目18项,金额总计7312.16万元,引领了国家乙烯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公司总产值逾40亿元,一跃成为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C5、C9石油树脂生产企业之一,石油树脂产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我是2010年进入公司的,作为高职生,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李来福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从学生时代跟着孙老师做研发,到成为项目建设的技术员、副经理,到现在担任设计经理,他的成长也见证着校企合作的历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也依托这一合作平台,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使绿色化工专业群成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翔阳表示,与恒河材料深度合作十余年,学校与公司同频共振,互相依赖、互相成就,成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真正实现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技师出身的他 管理着最先进的电池生产线

    李修停是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制造二部经理,管理着公司三个车间,其中一条生产线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海霸电池生产线。在这家碱性电池行业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企业里,李修停凭借自己在机修和设备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赢得了大家的认可,目前他带领着100人左右的团队,其中技术人员就有20多人。“如果不是走了技术这条路,我想我的人生不会达到现在的水平。”李修停说。

    2003年,李修停从宁波第二技工学校(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的前身)进入中银电池实习,从师傅身后的学徒,到成为一名机修,因为技术底子扎实,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多次被选中参加新生产线的调试和机修工作。这其中,就有后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LR6数码王电池生产线”。

    之后,因为工作能力出色,一路从设备管理员、班长、副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做到了如今制造二部经理。期间,在中银电池从段塘搬迁到高新区前,李修停作为先遣部队,与工程部一起赴新厂区进行技术调试,后来样板车间成立,他依然是技术调试的主要力量。因为工作业绩出色,他获得过双鹿电池“质量改进先进个人奖”“设备创新特殊贡献奖”等奖项。成为管理者后,又带领团队在综合考核上保持良好的水平。

    “在我们公司,刚进来的时候可能会看文凭,但几年以后,就看实力了,技校生的收入超过研究生完全有可能。”李修停说。

    李修停是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在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事实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直在双方之间有序开展。中银电池是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以新型学徒制方式为企业培养培训员工,同时,参与公司“黑灯车间”设计的主任工程师傅祥方在学校设立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对学校的师资进行培育,双方共同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现代工艺的传承。

    除了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服务的单项冠军企业还有不少,如星箭航空、广博集团、方太厨具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有一条,就是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技师学院,这是我们学校以往在做的,也是今后要继续创新工作的方向。”宁波第二技师学院院长李剑波说。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呢?李剑波认为,校企共育、共同培养技师是必然的方向。

    近期,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正忙着与企业和商会沟通,筹备成立区域产教联盟,探索学校与企业联合运营机制。“我们将通过商会,在一些重点企业共设技师研修基地,学生在学校里面学习几年以后,可以进入研修基地进行实践研修,对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技师的孵化基地。”李剑波院长介绍。

    除了筹备成立区域产教联盟之外,第二技师学院还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对接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展“中高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中职、高职、企业共同育人,培育的人才将既有全日制大专学历文凭,又有技师等级证书。“有学历的高技能人才,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可。”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