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在剥挖到的毛笋。通讯员供图 |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朱丽娜 胡艳)“路过陶耕园,有阵阵清香飘来,是不是我们上次‘闹的咸齑’可以吃了?” 这些天,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里四处飘散着清香,前段时间孩子们腌制的咸齑出缸了。兴奋之余,大家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制作九小特色美食——咸齑笋干。 不过,这地道的宁波老底子美食还缺一味重要的原材料——毛笋。趁着春雨过后,笋芽儿冒尖儿的当口,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校外实践基地横溪竹林挖毛笋。 一下车,大家按组统一领取锄头、麻袋等工具,准备上山挖笋。由于很多孩子是第一次拿锄头挖笋,对挖毛笋的门道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开挖前,校外生活指导老师给学生们传授“独家秘诀”。这位指导老师胡师傅,是土生土长的横溪村民,有着几十年的挖笋经验,他一边讲解大锄头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边进行示范。 “你们要弯下腰仔细看,如果干的泥土有比较长的裂缝,还有点凸起来,下面十有八九是笋。”胡师傅还耐心地教孩子们怎么找毛笋,怎么挖笋可以保持卖相好,“确定好笋的位置,要从旁边把泥土挖掉,不然一锄头下去整株笋就断了。” 认真聆听后,学生们便开始分组行动。忙活了一上午,大家超额完成任务,把毛笋装袋运回学校。 中饭过后,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剥笋、洗笋、切笋,跟着食堂阿姨一起煮咸齑笋干,然后再进行运送、晾晒……虽然是第一次参与制作咸齑笋干,但他们可一点不含糊,每个环节都是严格把关。 接下来,学生们轮岗晒笋干,最后进行包装储存。尝鲜版的咸菜笋干更是在上周送上全校师生的餐桌,孩子们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别提有多高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