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政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古建筑里寻找“美”和“德”

思政课这么有趣和新颖

同学们发言很踊跃。

同学们上交自己“造”的房子。

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4月20日上午,海曙中心小学405班的同学们,在美术老师张剑平的带领下,走出教室,来到了一幢晚清时期的老建筑“屠氏别业”,上了一堂特殊的《美德家园》课。虽是美术课,但张老师讲得更多的是人文、历史、品德……这一场馆式学习更像是一堂“大思政课”。学生们发言踊跃、讨论热烈,众多的听课老师感叹“每个环节都很精彩”。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文/摄

    A.

    这样的思政课,很新颖

    屠氏别业位于月湖金汇小镇,离海曙中心小学很近。这幢老建筑的大门并不显眼,斑驳的墙面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走进墙门,内有主楼、后楼,有左右明轩、左右厢房,还有院落、天井等,可谓是庭院深深、别有洞天,门窗、房檐、墙砖上都是精美的雕刻。课堂设在一处有玻璃顶的天井里,孩子们在地毯上围着一张张小矮桌席地而坐,六七人一组,宽敞明亮,非常别致的一个讲学课堂。

    张剑平老师首先在投影屏幕上展示了一组共四幅镂空的石雕照片——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石雕,雕的是什么啊?”

    “老师,我知道第三幅是竹叶子”“老师,第一幅是梅花”“老师,这四幅图是梅兰竹菊”……孩子们发言很踊跃。

    “你们回答得完全正确,这是梅兰竹菊。那么,这房子的主人为什么要雕梅兰竹菊呢?”张剑平循循善诱。

    “老师,梅兰竹菊是‘四君子’。”

    “对!这四君子是高洁的象征,墙壁上雕刻‘四君子’代表着主人对这一品质的追求。”张老师紧接着又展示了一张木格花窗的照片,花窗上用的是冰裂纹玻璃,“冰裂纹,像冰开裂一样的花纹,你们知道这一花纹有什么寓意吗?”

    “老师,它代表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老师,这有冬去春来、生机勃勃的意思”……孩子们“脑洞”大开。

    “你们说得很好!但还有一点,你们可能不知道,它还含有寒窗苦读、物尽其用等更丰富的意思。”张剑平从石雕图案、木格花窗,一直讲到黑白灰的古建筑外墙颜色所蕴含的“包容、和谐”的思想,以及屠氏别业原主人屠继烈的生平和为人。“他造的房子传递了这么多思想,那生活中他有没有履行这些思想呢?屠继烈官至广东督粮道加盐运使,他藏书万卷,书法也很棒,擅长隶书,天一阁那副著名的对联‘人间庋阁足千古,天下藏书此一家’就是他题写的。他退休回到老家宁波后,办义庄、义学,修祠堂,济贫困,做了许多公益事业。”

    张老师还展示了一张“屠氏别业”上遭毁坏的匾额的照片,他启发孩子们,“如果请你来修补,你会写上什么字呢?要体现出房屋主人对美德、对文化、对公益事业的追求哦。”他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白纸,请孩子们通过画、剪、折等方式,在屠氏别业旁“造”一幢合适的新建筑。“房子就如一个人,有自己的规格和道德规范,彰显着家庭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处世哲学、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今天我们用格物致知的方法,了解了主人追求的道德高度;用美学的方式,认证了万物皆有美德的象征。期待大家在生活中不断践行,真正成为具有许多美德的好少年。”张老师以此给这堂课画上句号。

    B.

    这样的思政课,很走心

    张剑平在短短的40分钟里,让学生探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之美、人文之美、道德之美,最后还超学科地启发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新建筑的设计。记者了解到,这是海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地缘场馆式学习的一环。在上这堂课之前,学生们已多次来到屠氏别业,有时是双休日和家长一起来,有时是班主任或美术老师带着来。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培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海小周边众多的历史文化场馆是天然的‘室外课堂’。4月初,我们学校就开展了‘承传统文化 植家国情怀’研学活动,紧扣地缘文化,进行践行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深度学习。”张剑平介绍,项目式的现场研学包含了美术、文学、科学、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以思政为统领推进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将有形的物与无形的思相结合,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去体悟美和德。”

    据了解,“承传统文化 植家国情怀”研学活动以班级集中学习和家庭亲子研学相结合:一年级学生在鼓楼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品美食、逛鼓楼;二年级学生在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走访寻根、观形绘图;三年级学生在天一阁知历史沿革、晓建筑特色,品藏书文化;四年级学生在月湖风景区找名人故事、看湖光月影;五年级学生在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观建筑特点、寻名人故事;六年级学生在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寻名家古宅、品市井百态。通过一次次的观察和体悟,孩子们完成了调查报告、亲子绘本、风光摄影等各种形式的千余项作品。这些作品当天也展示在屠氏别业的多个房间内。

    当天这堂课也是宁波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很多学校的老师前来听课。来自鄞江镇中心小学的王老师教语文,她的感受是“很精彩”,“这堂课的主题就很吸引人,以格物致知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发现‘物美’到体悟‘德美’,每一个环节都很精彩。”

    浙江省正高、特级教师骆建钧评价这是一堂“高阶思维”的思政课,“思政课的教学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天上’,即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的浅度学习,那时的思政课是无趣的;第二阶段是在‘人间’,即情景化的学习让思政课渐渐变得丰富多彩;第三阶段就是像张剑平老师上的这堂课,即多学科一体化融合的思政课,是一种走心的深度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思维。”骆建钧说,“爱、美、正义、信念……这些都是抽象的,如何让孩子们体悟这些抽象的思想和概念?海小的这堂课就是成功的范例。当你感到万物都有‘美’‘德’,学习就不再枯燥。”他同时提醒老师们,“美”和“德”具有时代性,教师需要了解学生,需要放下身段和学生多交流,这样教出来的“美”和“德”才会让孩子们真正喜欢。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