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我是班主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抄作业、动不动对家人歇斯底里……

乖巧的孩子 突然成了“问题学生”

看班主任如何寻求共变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用爱心、细心、耐心去浇灌。原本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却一下子“叛逆”。从抄作业、“偷”东西再到对着家人“歇斯底里”喊叫,背后是何原因?怎么样帮助孩子?余姚市姚江小学教师赖雯雯寻根溯源,寻求共变。

    孩子的故事 

    乖巧的孩子一下子变了

    一天,我批改着家庭作业,一张满分练习映入我的眼帘——主观题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几乎一模一样。这个女孩子叫暖暖(化名),瘦削的身体,个子也比同龄人矮了一截,平时在班上很乖巧,也曾高票当选班里“三好学生”,这次竟然“抄作业”。

    练习发下后,我对作业质量高的孩子进行了表扬和奖励,唯独没有提到暖暖的名字,我特意向她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老师,暖暖带来很多新鲜玩意儿,告诉我们只要用积分就可以跟她交换!”“什么?抄作业的事还没有追究,没过几天竟然在教室里做起了‘买卖’?”我很生气,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一直照顾暖暖的奶奶。结果,这些东西连暖暖奶奶都没见过,也不知道孩子从哪里拿来的。

    又是一天,照例检查作业,学科老师纷纷向我投诉,暖暖竟然不做或乱做作业,上课打起瞌睡了。正当我想给暖暖奶奶打电话时,我收到了暖暖奶奶的语音:“老师,我们不知道怎么管教她了。我也很凶,管得也很紧,她就是不完成作业,骗我这个没教过,那个不用做。我知道她在撒谎。她爸爸也气得动手打了她,她竟然说‘再这样打我,我就死给你们看!’老师,你说说,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会变成这样子?”说着说着奶奶哭了起来。

    我的探究 

    行为背后是 渴望被重视、被理解

    到底是什么导致她迷失自己成为“问题学生”呢?上门家访后,我发现,暖暖一直是年长的奶奶带在身边。奶奶平常到小饭店洗餐盘赚点生活费,每天要工作到晚上十点左右才下班,除了照顾暖暖,还要照顾两个堂弟。

    三个孩子都要管,奶奶常常是顾不过来的,这造成了暖暖缺爱、没有安全感。也正是因为这样,暖暖用各种新鲜玩意儿来“讨好”同学,用完美的标准答案来“讨好”老师,重新找回安全感。

    再加上,家里人对暖暖有很高的期望,这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外打工的父亲,每次视频或电话联系唯一的话题就是“作业完成了吗?这次考了几分?班里第几名?”从来没有说过“你今天开心吗?有什么愿望吗?”等这样生活和心理上的关心。父亲的脾气也很急,碰到孩子犯错误了,成绩下降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打骂。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明显变差,当被重视、被理解等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不管处事方式是否正确,于是就有了抄答案、偷东西等各种不良行为。

    一开始,我也试图想对这样长期积累的行为和思想问题一棒子扼杀在萌芽状态:她空作业,我严厉批评;她“偷”东西,我严肃处理……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早已经在孩子心中深种,我的行为只解决了问题的表面。

    我的处理 

    给孩子向上、向阳的力量

    “我一定要帮她改变!”我的脑中只有这一个念头。怎么“帮”?我结合日常的观察和学校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意见,尝试从培养暖暖的“正向心理循环”入手。也就是,培养学生成功的信念,制造成功的事实,而成功的事实又进一步强化成功的信念。

    这以后,每次遇到和暖暖有关的问题,我都抱以特殊的宽容。我常常趁孩子们出操或者去公共教室上课的些许时间,把暖暖留了下来,辅导她的功课。一开始她总是很紧张,捏着衣角,抿着嘴唇。我知道,我之前的严厉,让她心生戒备。于是,我会先跟她拉家常,听她说说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聊完以后,我张开怀抱,“暖暖,最近你的进步可真大,努力学习的你,老师真的打心眼里喜欢!”她一下子扑了过来,眼含热泪。我紧紧抱着她,在她耳边轻声说:“以后千万不能说‘想去死’之类的话,老师很爱你,家里人也很爱你,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都陪你一起面对。”她眼泪汪汪地点了点头。

    “给,天气冷了,嘴唇干干的,女孩子涂点润唇膏吧!”看着嘴唇开裂的她,我从兜里递给她一支润唇膏,她不拒绝也没有伸手。“没事,我给我家妞买的时候顺便给你带了一支,希望你喜欢。”“谢谢老师!”她接过润唇膏转身时,我感觉到她笑了。

    就这样,我从细节入手,尽自己之力像母亲一样关心着她,夏天的一条连衣裙,冬天的一条围巾;进步时的一个微笑,退步时的一个眼神;假期中的一个关怀电话,回家后的一条问候微信……我希望用我的点点滴滴让她感受到爱,从而填补她心中的空缺。

    其间,我也与暖暖的奶奶、爸爸沟通,告诉他们对孩子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语言表达,多说说“奶奶喜欢你,奶奶爱你,奶奶喜欢你开心的样子”。比如身体接触,可以拉拉手,摸摸头,抱一抱。有一次期中家长会,我多次表扬了暖暖,坐在台下的奶奶沟壑纵横的脸上一脸笑意。第二天早上,暖暖悄悄告诉我,说奶奶回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这过程中,暖暖也出现了状态反复的情况,但我不再凶巴巴地责问,而是耐心听她倾诉,问她当时是怎么想的?老师可以帮她做些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孩子并不是“问题孩子”,而是长期缺少爱的关怀和陪伴,没有人在她碰到困难时给予正确的方法导致的,而我的改变一定可以给她向上、向阳的力量。

    就这样,暖暖的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空的少了,书写端正了,做作业也认真了。最近我发现,上课时居然又举起了那久违的手。

    班主任说 

    我也反思,学生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情况引起的,而是和家长、老师、家庭和学校都有关系,任何一个环节教育不当都会引发问题。作为教师,只有优化育人方法,营造良好的家校联手的育人环境,才能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孩子需要的是直观的、感性的表达,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护。一花一世界,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那只高高举起的小手,那张阳光动人的笑脸,是我不断努力的源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