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美大学生视频交流“浙东唐诗之路”。 |
4月20日是联合国中文日,一场中美大学生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交流在4月19日“谷雨”这一天展开线上对话。 从李白聊到鲁迅,从浙东唐诗谈到宁波河姆渡文化,从四明山水到江南石板桥构造……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的3名同学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汉语学习班的40余名学生开展了90分钟的线上分享。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受邀参与分享的3名同学 来自宁大外国语学院 据了解,受邀参与分享的3名同学是宁大外国语学院“浙东唐诗”传播团队的骨干成员,她们在学院辛红娟教授的指导下,去年1月开始梳理“浙东唐诗”文化史料,从《全唐诗》中遴选60首描写宁波山水、风物、民俗的著名唐代诗作进行译介。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中国文化项目负责人俞慧副教授关注到了这支团队并发出邀约,希望在联合国中文日前夕开展一场中美大学生的文化交流。 “在新冠疫情阴霾笼罩全球的局面下,中国成功应对疫情,很多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年轻人对中国、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俞慧介绍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中国文化项目组,是一个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长期项目,“那些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两门课程,这些学生来自各个院系,比如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等。” 从浙东唐诗谈到河姆渡 从四明山水聊到江南石板桥 北京时间4月19日晚9点,受邀的3名宁大学生带来了一堂“跟着李白游浙东”的跨文化研学课程。 “我用李白的《静夜思》暖场,有的美国学生汉语非常好,然后我从李白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为切入点,介绍浙东唐诗之路。”主讲人蒋梦缘说,以李白开场是精心构思的结果,李白在西方世界知名度高,他曾追寻“偶像”谢灵运的足迹四次踏访浙东,写下的这首诗串起了杭州、绍兴、宁波、台州四个“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城市,李白在钱塘江、会稽、若耶、镜湖、四明、天台等景点留下80余首诗篇。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Julia,她修的是中文和考古双学位,她对宁波河姆渡文化很感兴趣,还有一个建筑系的美国学生,通过江南石板桥,探讨中国拱桥和西方吊桥的异同。”蒋梦缘说。 “这真的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云端分享,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开展线上合作与跨文化研修。”俞慧认为,“浙东唐诗”传播团队的讲解,激活了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中国文化项目组学生对中国的想象,让美国学生从中文之美、唐诗之美中,感受浙东风情和浙江腾飞。 据介绍,“浙东唐诗之路”作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与海上诗路的启航地,具有其区别于其他诗路特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海外传播尤为重要。“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是宁大‘浙东唐诗’传播团队海外第一站,接下来还会开展此类跨文化研学课程,让浙东唐诗文化走得更长更远。”辛红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