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米妈妈记录孩子每日阅读打卡。 受访者供图 |
都说开卷有益,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大力倡导亲子阅读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20年宁波市居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宁波市0—8周岁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89.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亲子阅读”是不是就是“陪着读”? 什么才是有效的“亲子阅读”?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近日,记者采访了宁波幼儿家长、儿童阅读机构、公益组织及资深教师,关于幼儿、少儿阅读的那些事,听听他们怎么说。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俞素梅 家长 困 惑 阅读时间渐渐被培训班占据 “从孩子一岁半开始,我就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少的时候一天读一两本,时间充裕的话能读十几本。”为了孩子的阅读,多米妈不仅在采购绘本上毫不手软,而且还办了不少绘本馆、图书馆的借阅卡。“坚持了五年,大班的孩子现在能做到自主阅读,甚至还能流畅地复述绘本中的故事,尤其是那些通过亲子共读完成的绘本,孩子特别喜欢,记得也特别牢。” 说到亲子共读的好方法,多米妈很有一套,“拿到新绘本,我会让孩子先翻阅一遍,就像预习,有个概念,然后我再开始读,过程中会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更好理解。有时还会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用角色扮演,带孩子一起‘入戏’,进入绘本中的故事。” 除了与孩子共读,多米妈还很热衷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线下故事会。不过,多米妈最近遇到了一些挫折,“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我给她报了几个培训班,每天晚上的阅读时间被压缩了,有点担心会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阅读兴趣。” 看过很多书依然写不好作文 “三年级前,我家孩子还是很棒的,6岁就能背100多首古诗了,学写字也很快,看过书也有大几百本了,平时也能蹦出好多有趣的词语句子……可是,上了三年级,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孩子一到写作文就捧着个脑袋,下不了笔。”诺诺妈心里挺着急的,都说三年级是分水岭,作文是拉分项,无论如何,不能放弃。 于是,诺诺妈又是报写作培训班,又是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写作书,半个学期过去,效果不是没有,但孩子的作文仍旧很流水账,更别提好词好句了。“明明看过那么多书了,怎么就写不出好作文?”诺诺妈有时也会陷入反思,亲子阅读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是进入三年级后,我花在陪伴式阅读上的时间少了,总想着孩子应该独立阅读,除非碰到问题了,再来问父母。” 诺诺妈想知道的是,进入中高年级后,陪伴式的亲子阅读还应该继续吗?父母应该如何看待阅读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