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到了太空变高还是变矮?

老航天人潘厚任教授 “云对话”宁波中小学生

“云对话”现场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陈文景)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在宁波市“中国航天日”全民科普活动现场,“云连线”老航天人激发了在场中小学生探究太空科技的热情。

    他就是80多岁的中科院老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潘厚任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太空生活乐趣多》的线上航天知识讲座,为广大师生揭开太空生活的神秘面纱。

    在线趣解各种太空科技奥秘

    早上9点不到,宁波市科学探索中心“甬创未来”直播间热闹起来,来自宁波各中小学校的上百位师生陆续落座,等待与潘厚任教授的“云对话”。

    潘厚任教授从事太空研究工作50余年,参与了我国首批箭载、星载太空探测仪的设计、研制、卫星轨道计算,曾参加我国第一、第二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制订,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是一位老航天人。

    此次连线,他在线趣解了孩子们心中很多太空科技疑问。“人在太空中与地面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没错,也许你们已经想到了,就是失重。”“那么,人到了太空身高有变化吗?是变高还是变矮了呢……”潘厚任教授抛砖引玉式的提问,一下子激起孩子们的思考兴趣。

    “我猜是变高了,人的骨骼、肌肉会随着失重‘拉长’”“这是真的吗,那我一定要去太空转一圈”“哈哈哈,我怎么觉得反倒是变矮了呢,骨质疏松了……”台下有学生小声讨论起来。

    现场,潘厚任教授展示了模拟一个人在地面上和太空中不同状态下的对比照片。处于太空中时,人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基本上也很难做到完全直立,而是双腿弯曲。处于地面上时,由于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人是直立行走的状态。在这样的测量方式下,人到了太空可能反而出现变矮的情况。此外,宇航员在太空中长期在失重中生活,容易出现肌肉萎缩等问题,因此各种体能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航天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

    讲座上,潘厚任教授还讲述了航天员在太空舱内生活工作的幕后故事。从穿的衣服、吃的食物再到怎么工作和娱乐,对于这些内容,孩子们眼神里写满了好奇,听得非常投入。他生动的比喻、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很快把在座的师生带进了太空世界。

    “潘爷爷,我有一个好奇的地方,航天工程到底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提问环节,就读镇海区崇正书院的胡羽佳小朋友好奇地问。

    “看似离我们十分遥远的航天技术,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潘厚任教授说。如今,气象预报越来越精准,台风何时登陆,节假日下不下雨,人们都能预先得知,这些都与“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射相关。此外,人们能收看“世界杯”等赛事直播,在“深山老林”里也不容易迷路,这些也都离不开通信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讲座结束后,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