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层作业、生态作业、“小先生制”……

作业改革困局怎么破 这些做法可借鉴

活动现场交流。

    陷入“低效学习”循环、单一的师生互动……面对作业改革各种困惑,不少城市都有深入探究,开展特色化实践。

    4月27日—28日,在鄞州召开的2021年浙江省中小学作业改革推进现场会上,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来自杭州、温州、湖州等地的学校代表分享了各自典型做法。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胡谷怀

    “低效学习”困局怎么破解?

    探索编制分层作业、“生态作业”

    “过度地做题目,挤压休息时间,造成学生将学习的目标定为尽快完成作业,不去思考题目背后蕴含的知识和方法,做过的题目不会做,错了订正过的题目还是错。”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早早针对“低效学习”循环问题探索推进“师生共研”的作业变革之路。

    这所学校是杭州最早进行分层走班教学的学校。分层教学其中一项就是分层作业,老师在编制分层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和布置,降低学生重复做题的时间成本,从而降低教师的批改和辅导的时间。学校对作业还配套分层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设置相应的作业评价标准,让所有的学生在作业中都能获得正向激励,同时作业做得好的学生也能进一步减轻作业负担。

    温州市第八中学在作业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有了自己校本化的解读,提出作业是“以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学习力提升为目标的学习任务”,也就是 “生态作业”。该校以温州市“五育融合”项目化学习教研基地学校为平台,积极探索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化项目式作业,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科学探究思维、工程设计素养等更为高阶的素养培养。设计课程化项目化作业所采取的步骤是:“学习主题——学习板块——学习项目——项目内容”。“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引,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杭州市和家园小学在小学科学微项目作业进行实践探索,提供展示性平台,让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微项目作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经历一个微项目的全过程,教会学生项目实施的流程与方法。且实施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可在布置作业时,给予提示,提供思路。

    单一的师生互动如何改善?

    “小先生制”引入作业的终端管理

    湖州市安吉县良朋中学是一所拥有60多年历史的寄宿制农村初中。在这所学校,作业管理面临大量难题,其中就包括学生作业习惯较差,作业布置随意性大,形式单一又缺乏梯度等问题。

    为此,学校利用学生较为富余的课余时间,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为主、教师为辅激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达到提质的效果。这种学习方式,用“帮扶”来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小先生”和“弟子”都能得到锻炼提升。

    “小先生制”系统还引入作业的终端管理,改善单一的师生互动,将教师的部分职能下放给“小先生”,通过小先生抽查、出题,帮助后行者达成知识巩固或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扮演和互动,可以让更多学生学会如何独立自主获得经验与知识。

    “优化作业设计,不再靠某一学科唱好‘独角戏’,而是依靠诸多学科说好‘群口相声’。”湖州市德清县逸夫小学代表在发言中提到,学校以“指向学生全面素养的作业设计”为路径作出的积极探索,鼓励教师探索 STEM、STEAM 课程,开展以“1+x”为理念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及作业设计,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与实践。例如,语文组教师充分考虑“1+x”的学科整合意识,在实践作业设计中全面调动学生在美术、音乐、科学、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与能力。

    自主好习惯怎么培养?

    重视实时反馈,让学生“自己下水”

    到底什么样的课堂作业既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自主好习惯呢?温州市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专门做了配套《课堂作业本》的调查分析,调查分为“教师问卷”“学生问卷”两个部分,涉及教师对数学课堂作业布置的认识与态度、布置作业的目的与能力,学生作业的态度、时间、能力与感受。从调查结果来看,作业内容缺少二次设计、作业功能没有充分挖掘、作业形式不够贴近实际等成为突出问题。

    “从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生的每一次独立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温州市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重视实时反馈,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以有效练习为载体,及时发现问题,收集、分析问题,多用学生的错例资源,让学生的错例成为学生练习的内容。至于时间掌控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一切都以课堂中学生独立作业是否有效为依据。

    绍兴市上虞区中塘学校为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放弃了以往“老母亲”式的念念叨叨和“保姆”式的全包全揽,尝试让学生“自己下水”“自力更生”。课前,学校老师通常先预做练习,做到对题目内容和难度的了然于胸,并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作业本上的习题,进行了有的放矢的处理。比如针对学情,作业本中的听力内容,必须全部在课内完成。从起始年级开始,通过“一说二看三读”的“下水自学”方式,以此来评价学生的答题能力和习惯。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动手设计+动口表达”的“双动型”,拓展作业的内涵和外延,取得积极的效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