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高校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得太好、吃得太差都不能让爸妈看到

2598名受访大学生中 近四成朋友圈“屏蔽父母”

“怕父母瞎担心”在屏蔽原因中排名第一专家:“屏蔽父母”并非“屏蔽亲情”

    学生 心声

    除了大量翔实的数据,记者在问卷后台也收到上千个留言。在最后一个“想对父母说的话”中,不少大学生吐露心声,有向父母表白的:“爱你们比爱自己更爱”“We are family”(我们是一家人);有让父母别操心的:“我其实挺厉害的”“别担心,我自己可以的”;还有提建议的:“别扣我的生活费”;也有一些倾诉让人心疼:“不要总觉得我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对的,谈话时不要总是否定我的观点。有时只是想分享一件简单开心的事情,都能扯到令人不愉快的话题上,让我很伤心”……记者也采访部分受访大学生,来听听他们的想法。

    李同学 女生 大三

    吃得太好、吃得太差都不能让爸妈看到

    晒美食是爱好,但是吃得太好、吃得太差都不能让爸妈看到。

    爸爸妈妈非常辛苦做生意挣钱供我和弟弟读书,吃得太好,他们会觉得我不够懂事。学校食堂都不愿意吃了吗?吃火锅、吃烤肉要花很多钱吧?这些问题常常让我陷入愧疚和自责中。

    吃得太差也不能让爸妈看到,偶尔吃顿泡面发个朋友圈,只是图个新鲜,父母却会问“是不是生活费不够了”“钱花在哪里了”“不要吃泡面,对身体不好”。我也知道他们关心我,可是吃一顿泡面不至于和生活费,以及身体健康联系在一起。

    还有兼职也不能发圈,有一次我在商场做促销,在朋友圈发了张自拍,爸爸立马打电话过来问我:“为什么逛商场不学习?”我解释了好久,他告诉我:“大学时期不能放松,要时刻学习。”

    父母有一套对大学生活的想象,如果我在朋友圈展示的和他们想象的有差别,就会受到质疑,解释很久可能还是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与其因为一些琐事让大家不痛快,倒不如屏蔽父母来得好相处。

    屏蔽父母并不是因为背着他们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仅仅是因为我和父母的认知不同,而我已经长大,我可以自己做主,也能做好自己。对于父母我只能成就自己,赚钱报答他们。

    黄同学 女生 大二

    从小到大严格管束,现在我想有自己的空间

    家里有个妹妹在读小学,我父母对我并没有过度关注,在朋友圈的互动也不算多,但是我把父母“分组可见”了,比如一些消极的小情绪,还有一些自拍,出去玩什么的,不让爸妈看到。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我化妆,他们希望我在大学也要像高中一样好好读书。

    爸爸妈妈说的也没错,我也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有时候他们会说“好久不见你发朋友圈,不知道你干嘛了”,也会问“有男朋友了吗?”但是我并不想和他们分享,这可能与我从小到大受到的严格管束有关系。

    我小学、初中的学校都在离家一公里范围内,妈妈是全职太太,我的成绩和妈妈的管教成正向关系,妈妈管教严格,我的成绩就冲到班里前十,妈妈稍微放松,我就滑下来。我偷看小说,妈妈给我扔了,我看电视剧,妈妈会骂我。现在上了大学,爸爸妈妈不像以前那样严格,对我也很好,可是我有一些个人的爱好和小情绪,还有自己的事情,并不愿意和他们分享,我觉得这是我的生活,我想有我自己的空间。

    张同学 女生 大四

    没什么负面情绪,也没什么好屏蔽的

    我不屏蔽父母,也不太考虑父母感受有选择性的发朋友圈。有一次别人偷了我的外卖,我气坏了,朋友圈晒图还飙起了脏话,我妈妈打电话过来问清缘由后,和我一起骂;还有一次我跟爸妈说有了男朋友,爸爸调查起了男朋友的家庭、父母,妈妈说“要学会保护好自己,谈恋爱可以,结婚要晚一些。”

    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两个人初中没毕业就出门打工,如今开店做生意起早贪黑很辛苦。我还有个弟弟,妈妈全职在家。他们书读得不多,平常没什么大道理好讲,但是做人的规矩会教。他们对我真的太好了,从小到大对成绩也没太高的要求,高考成绩不理想,那段时间一片晦暗,他们反而安慰我,我妈还说“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考大学,你看我和你爸书读得不多,但是吃苦耐劳也一样把你们养活长大。”

    疫情期间,家里的生意不景气,爸爸妈妈也会跟我讲。“爸爸打电话说‘这个月亏了,生活费没少,你不要去兼职挣钱,下个月有几个单子接上很快就熬过去了。”看到父母这么辛苦,我就偷偷去兼职赚钱,也会把生活费省下来给弟弟买书买衣服。我的家庭很普通,我的成绩也一般,我上的大学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一直都很乐观开朗,也很积极,基本上没啥负面情绪,所以也不用屏蔽爸妈。我觉得我父母对我太好了,我常常自我加压,要越来越好才能不辜负父母的爱。

    专家观点

    屏蔽父母

    并非屏蔽亲情

    孩子读大学,父母祝福孩子的同时升腾起万般情思,因为从此他们有了另一个飘着浓浓离愁的名字——“留守父母”。

    去年新生入学季,受疫情影响,父母只能送到学校门口,大门口满是深情凝望的双眼,而新生的眼睛里闪烁着梦想的光芒……

    孩子长大了,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了父母,而是父母离不了孩子。这是“留守父母”不得不经常提醒自己要面对的事实,也是需要告诉自己“从此以后我要像同事般跟孩子相处”。而莘莘学子需要经常提醒“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是最大的孝道”,同时也要以成人的样子“定期跟父母好好说话”。

    一如人世间所有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难做到的也是“理解”。只有父母和孩子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寻找对方这样想或者那样做的“理”由,才能“解”开 “心理疙瘩”,也才能“解”锁各自的“心理烦恼”。由此,我们试着“理”和“解”。

    数据显示,在屏蔽父母的原因中,“怕父母瞎担心”排名第一,这是一个值得“留守父母”欣慰的数据。背后显示的是孩子对父母情感的一份在乎,是孩子从此开始体恤父母的一份宣言,更是孩子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一种态度。

    “87.7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大多时候与父母沟通顺畅、互相理解、心情更好”,昭示我们绝大多数学生家庭是温暖有爱的,大学生还是能跟父母“好好说话”,这就标志着彼此的爱是流动的。

    所以,彼此“正念”吧!请相信亲爱的孩子,“屏蔽父母”并非“屏蔽亲情”!如果您能细细体味,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的更爱父母!也请大学生们保持与父母的温暖连接,父母有他们的命运和无奈,他们并不完美,但是已经给予我他们力所能及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