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中学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

柯建东校友(右)捐资2000万元。 校方供图

    5月4日,青年节。这一天的镇海中学里,有银发如霜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他们不约而同地回忆起十七八岁在校园里的青春岁月,那是关于奋斗的纯真岁月的回忆。当天,镇海中学建校110周年庆祝活动在学校举行。

    当天活动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授予镇海中学“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基地”和“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这是对镇海中学办学的肯定,也是对学校师生多年来勤劳坚守的肯定。

    从这所学校里走出去的校友们,对母校怀着深深的情意,这种情意体现在他们的尊师重教上,也体现在他们接力慷慨助教上。继此前张文渊校友设立“梓荫·筑梦反哺基金”,俞金波校友设立“梓荫·耘耕奖教基金”,孟晨校友设立“梓荫·孟民庆仁心奖学基金”之后,这回,又有柯建东校友捐资2000万元设立“柯力奖教基金”,沈沈一、俞金波等校友捐资1000万元设立“镇友基金”。

    《工人日报》原总编辑、高级记者、镇海中学杭州校友会会长贝莉莉是1974届校友,恢复高考后第一年考入大学,她代表校友发言说,自己热爱文学的种子就是在镇中种下的,她的家族里有6位镇中毕业生,包括她的女儿。她最想感谢自己的老师,光芒四射的“镇中现象”后面,是老师们日复一日的艰辛付出。“无论何时,母校、家乡都是我们深情的回望和守候。”

    当天的校园里,很多白发的老校友寻找着当年的记忆,一位老先生牵着老伴的手,向记者打听梓荫山怎么走,他说,当年他在镇海中学读中学时,便经常到梓荫山上看书,现在校园变化很大,他不认得路了,但他想带自己的妻子去看看他曾经度过了美好少年时光的那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山坡。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曾昊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