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位宁波学子登上《人民日报》

他们为何能成为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

    5月4日,《人民日报》刊文发布《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公告,表彰上学年度全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的杰出代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刘慕洁和宁波建设工程学校18施工(2)班朱伟亮两位同学名列其中。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马亭亭 通讯员 马丽雯 吴莎莎 陈明明

    刘慕洁,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2017级学生,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IEEE期刊论文1篇。主持并完成国家创新创业项目1项。

    浙大宁理学子刘慕洁 

    “永远在路上”

    她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

    “其实当初是个意外,恰巧被自动化专业录取,其他的理工科专业我也有些兴趣,只是‘阴差阳错’来到了这个专业。”刘慕洁坦言,对这个专业尚未了解时,她便被推到课堂上。下一步路该怎么走,她不习惯做过多无谓的思考,而是选择先踏出第一步:永远在路上。

    “在这个专业里,男生人数占比多,对思维要求很高。”但是,刘慕洁带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比较推荐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学习方式,专业课一般隔几天才上一次,课后通过网上平台加强学习,能让课程的逻辑结构、学习思路更清晰。”刘慕洁利用身边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学习。

    除了传统学习方式,刘慕洁还加强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以致用来创造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独立编写代码,或是圆满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让她产生莫大的成就感。

    她在困难中砥砺前行

    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这样高手云集的比赛,在刘慕洁口中成了可爱有趣的“小车比赛”。

    该赛事是指在IAR软件上进行代码编写,利用下载器下载到芯片上,再通过传感器反馈参数,以此来控制小车在赛道上的运行轨迹的比赛项目。

    由于之前使用的开发系统过于老旧,加之赛道复杂,之前团队开发的智能车并不能很好地工作。2019年暑期,刘慕洁从零做起,她和团队伙伴在小车芯片上引入电磁模块以及超声波模块,并调节各个传感器的中断时间、调用的优先级等,以保证传感器能够完整、准确地采集数据,使智能车突破障碍,快速前行。

    回忆起那段咬紧牙关攻克困难的时期,刘慕洁很感慨:“比赛前每天跪在地上研究智能车的传感器,直至赛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膝盖还仍然隐隐发酸、作痛。”

    参加比赛免不了失败,但刘慕洁并不气馁。在连续两次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成绩并不理想的情况下,2020年,刘慕洁与队友第三次站上竞赛场。这一次,他们研发的“简易无接触温度测量与识别装置”,一路闯关,成功拿下2020年“IT杯”第八届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学霸闲暇时最爱画画

    生活中,画画是刘慕洁的一大爱好。“我小时候喜欢看日漫,喜欢临摹里面的动漫人物”。不懈的坚持来源于热爱,直到现在,刘慕洁还依然享受着闲暇时画笔落于白纸上带来的那种“畅所欲言”的感觉。

    “其实,绘画也培养了我的空间立体感。”由于制图不仅需要绘画基础,更需要对空间的掌握,每一次绘画时刘慕洁都会在脑海里模拟画面,借此来不断刺激空间立体感与思维灵敏性地提升。

    大学生活已经步入尾声,刘慕洁感谢一直相伴身边的良师益友,他们不吝啬包容与关心,是她生活中的坚实后盾。目前,刘慕洁已收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等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她希望自己能继续夯实理论基础,再将剩下的时间付诸实践。在探索学业的过程中她深知,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真理才会浮现。

    回首大学四年,刘慕洁说道:“感谢身边的人,他们教会我要永远满怀感恩,学会感恩能改变你很多。”前路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布满荆棘,坚持本心所向,方能一苇以航。

    朱伟亮,宁波建设工程学校2018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2019年10月获浙江省装配式技能大赛二等奖,2019年11月获全国装配式技能大赛一等奖,2019年12月获宁波市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20年11月获浙江省装配式技能大赛特等奖(第一名),2020年12月获全国装配式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朱伟亮

    “要做最坚强的自己”

    成绩背后,是不畏辛劳的付出

    朱伟亮出生不到两年,父亲便不幸病故,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没有爸爸,你们就更要强大起来。”“做人要靠自己,不能依靠别人。”贫困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压垮朱伟亮的母亲,她不断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坚强。看着母亲早出晚归日渐消瘦的身影,懂事的朱伟亮从7岁起便开始分担家务。“海阔天空,要做最坚强的自己!”这是朱伟亮的座右铭,他总是把它写在书本最显眼的位置。

    2018年6月,中考失利,朱伟亮十分失落。他的母亲并没有因此感到失望而是鼓励他:“没事的,职高可能更适合你,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一定要学会一门技能。”入学后,他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毫不懈怠,尤其在专业课上一丝不苟,力求为学好专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9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朱伟亮成功加入学校装配式建筑技能大赛集训队,准备参加2019第二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预赛暨浙江省第二届院校装配式建筑仿真应用技能大赛(下简称“省赛”)。

    为了“啃”下750道理论题,他每一题都要去寻找对应的装配式专业知识。为了每天能多实操训练一会,朱伟亮总是早上第一个离开寝室楼,晚上到快熄灯时才回去。赛场上,他和队友们凭借之前积累的扎实基础和临场应变能力,最终取得二等奖的成绩。

    省赛虽有遗憾,却没有打败他。在冲击国赛的训练中,他更加刻苦,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不放过任何一道题。2019年10月第二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们成功从全国79支中高职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取得大赛一等奖第六名的优秀成绩(前五名都来自高职院校)。

    逢山开路,他不断突破自己

    朱伟亮不想止步于此,他觉得自己的技术还有待提高,希望下一届大赛中能再次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大赛结束后没多久,朱伟亮和队友带着装配式项目参加了宁波市创新创业比赛。创业比赛的决赛需要现场答辩,性格腼腆内向的朱伟亮为了打破“说”的恐惧,和队友们不断地到不同的班级里模拟答辩。2019年12月,他们在宁波市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收获了二等奖。

    2020年9月,装配式技能大赛再次来临。这次的省赛中,他们团队游刃有余,成功获得省赛特等奖(第一名)。国赛中,他们再次默契配合,如愿斩获全国技能大赛总冠军(一等奖第一名)。

    高中三年,他一路突破。如今,他正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不懈的追求,在浩瀚的专业技能知识海洋中畅游。他的经历极大地激励了全校师生:只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中职生同样可以大放光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