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维设计,引发共振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上课堂作业本小练笔思考与实践

    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叶奔波

    《课堂作业本》中安排的小练笔为数不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让学生望“练”生畏,教师教“练”无措。如果教师能明确小练笔目标,巧觅训练点,进行适当的开发、整合和有效的评价,就能让课堂作业本中的小练笔成为有效手段,实现与学生阅读理解与文本的共振。

    一、多维解读,明确目标

    1.把握学段目标,明确练习序列

    课堂作业中的小练笔成效不高,往往与教师目的性不明确有关,尤其是年段目标。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强调语言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序列。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四年级上册的课堂作业小练笔总体目标定位仍在于习得方法,促进内化,为第三学段的个性化表达打好基础提供过渡。因此,教师不能模糊学段界限,以主观性的“下水文”一统天下。

    2.紧扣类型特点,达成预期目标

    “小练笔”虽然没有固定的解答模式,但也有训练的目的性。笔者将课堂作业本中的“小练笔”进行了梳理,将其类型归类及其预期达成的目标例举如下:

    不难发现,小练笔类型不一,语言训练目标指向也不一,且每次小练笔都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定位,优化设计,让孩子们乐于表达,逐渐提高表达的能力。

    二、巧觅契机,和谐共振

    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课堂作业本》的“小练笔”紧随阅读教学,选题角度小,思维空间大,内容精短,在十分钟内即可完成,但讲究的是契机,教师应巧觅训练的“泉眼”,练在当练时,有的放矢,扎扎实实。

    1.穿针引线,为情感喷发提供“疏通点”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并产生共鸣时,却常因找不到抒发方法而“心中有情道不得”,因此,将阅读感悟型的小练笔恰当地安排到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孩子心声的宣泄铺路搭桥。

    课例:《普罗米修斯》

    插入契机: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光明,究竟承受了怎样的惩罚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的第6~8自然段,别忘了画下使你感动的词句。这段中,哪些地方深深触动了你的心?

    冬冬和明明读了以后,深有感触,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PPT出示课堂作业本中的范例)

    范例1:普罗米修斯为了造福人类,被锁在悬崖上,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我被这个情节深深地感动了。

    范例2:我也被这个情节感动了,特别是读到“日夜”这个词时,我感受到他遭受的痛苦是没有止境的。普罗米修斯真是太坚强了!

    你有类似的感受吗?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或者抓情节,或者抓关键词,和同学交流一下,并写下来吧!

    通过模仿迁移,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高明的教师就应该善于疏通情感喷发点,以撩拨学生的心灵之弦。

    2.连线生活,借一双“慧眼”让情境再现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往往不会特别留意生活中的点滴,因此只会写出一些干巴巴的陈词滥调。

    课例:《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操作途径: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我们互相交流一下。(PPT演示校园活动场景)

    通过场景演示,学生陆续回忆起了生活中的点滴:考试时明明准备很充分,却头脑一片空白;竞选时背得很流利的稿子忘词了;跳绳比赛出现了从没有过的失误;科技嘉年华过关时竟然只过了一关,明明平时三关都练得很熟……当生活的情境再次重现时,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如同溪水,潺潺从笔下流露,同时也对作者的经历感同身受。

    3.借用图示,删繁就简推陈出新

    薛法根老师说过:“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些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会在这样的转述性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但在真实练笔中,学生往往因不会梳理文本而导致转换叙述混乱,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思维导图。

    课例:《爬山虎的脚》

    操作途径:观察教科书37页的插图,默读课文3-5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完成思维导图。(课堂作业本第3题第3部分)

    教师充分利用这两个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加强了文本信息点的记忆和复现,自然会在转换人称的复述时顺畅自如。

    三、善于评价,引发激情

    当堂评改是实现小练笔有效性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的语言评价是亲和交流和激发生成的“点金棒”,可以带一点商榷、来一点幽默、用一点点拨,诚如以下语言:

    “有时依靠别人的语言,就像戴着的假牙,看上去逼真,但没有生命力;用自己的体会流淌的语言,才像扎根肥沃土壤的大树,生机勃勃。”

    “注意喽,句子排列整理好以后要有感情地读一读,不然有可能会让同学揪住小辫子的噢。你们说是吗?”

    “写得真好,原来用上这样的语言,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啊!” ……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教师在学生的练笔后有所作为,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继而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让练笔真正促发思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