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陆涛、毛凯伦、徐锦波、蔡欣四人。 通讯员供图 |
 |
学霸寝室6人合影。 通讯员供图 |
 |
滕如玉和朱源凯。 通讯员供图 |
都说考研之路是艰辛的! 但如果在“研途”中,有好友、有情侣、有室友作伴,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行,或许“研途”就苦中有乐,风景不同了。 在宁波工程学院,就有这样的退伍学子、“男神”寝室、学霸情侣,一起奋斗,而且成功“上岸”,考取心仪的高校。让我们走近他们,听听这些学子的考研故事。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宋超 谬靖雯 朱心月 张荟 当兵之旅让他们 有了更强的意志力 一段很艰辛但不后悔的当兵之旅,让四个怀揣梦想的青年经历重重考验,以更坚定的意志奋战在考研路上,并成功“上岸”。 陆涛,曾是有线通信兵,“上岸”武汉理工大学。毛凯伦,曾是侦察兵,“上岸”吉林建筑大学。徐锦波,曾是迫击炮兵,“上岸”青岛理工大学。蔡欣,曾是无线通信兵,“上岸”宁波大学。 谈及当年为何要参军,蔡欣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高考失利,另一方面是受家庭成员的熏陶。“然而,在我进部队的第一个晚上,我就在电话里跟家人哭诉,太辛苦了!可我爸爸告诉我,不要当逃兵,别人行你也行。之后也是这句话让我扛到最后。” 四人是很好的朋友,他们表示:“当兵之旅让我有了更强的意志力。”考研过程中,陆涛为蔡欣引荐王向峰老师,在她踌躇不定的时候给出很多好建议。毛凯伦会率先了解各种政策和资料,分享给大家。蔡欣作为连续三年省政府奖学金的获得者,在学习上做出榜样。徐锦波性格开朗幽默,常常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面对学习中的压力和困难,四人有自己独特的缓解方式。毛凯伦性格腼腆,遇到压力他更喜欢一个人走走,放松心情。陆涛说道:“我当时去请教了一位成功‘上岸’的学姐,她帮我巩固我的薄弱学科——数学,也和我分享专业的重点领域。”徐锦波提到他考研第一天的时候英语不是很理想,当时心态确实有点崩溃,非常着急,“但我当时的信念就是——一定要考完,放弃就是辜负努力。” 艰辛考研路上的 奇妙“化学反应” 四年前,滕如玉和朱源凯在宁波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相识。他们一起携手走过大学四年,从同学变为情侣,既品尝了恋爱的甜蜜,也体会到备战考研过程的艰辛和考研上岸的喜悦。 滕如玉和朱源凯说,两人的考研初衷是想弥补高考没有考好的遗憾,而且都一心坚定地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 对于考研院校的选择,这是两人共同反复斟酌思虑才决定的大事,“从对自身水平和未来等等因素的考虑吧,我们商量了很久,最终选择华东理工大学”。 和一般的同学考研不同,这对特殊的“研友”,有着自己的优势:可以取长补短,合理地分工协作。正是由于情侣这一特殊关系,他们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对方的问题,任何想法都可以快速付诸行动,共同向目标前进。 刚开始,滕如玉和朱源凯因为时间紧张,只是快速过一遍网课,后续通过刷真题强化训练,两人互相监督,朱源凯辅导滕如玉的理工科,滕如玉则负责朱源凯的文科。滕如玉的雷厉风行,朱源凯的温和从容,恰到好处地互补。最终,他们以两分的微小差距成功“上岸”华东理工大学。 滕如玉和朱源凯建议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在确定学校和专业上,可以多参考前几届学长学姐的选择。“关注上线人数,认清自身的定位,保一本冲211,在能力范围内做出最好的选择,提升冲劲。” 他们说,考研之路是孤独的,但是有了友情或爱情的奇妙加入,必定会咬着牙坚持到底,走完一路。 六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坚定走下去 宁波工程学院风华校区7号楼625寝室是传说中的学霸寝室。这个寝室的6个小伙子,4个成功考研“上岸”,1个以国考同岗位综合成绩第一考上公务员,1个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网易工作。 学霸们这样回忆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四年中,他们6个人相互帮助鼓励。他们在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之前,也有些许疑惑,些许迷茫。但是,大家总是会聚在一块,互相分析哪种选择最有利于对方未来的发展。全寝室没有挂过一门科,而且他们所有人的成绩在同专业中始终保持着前50%。 但是,他们并不是“书呆子”,寝室中的每个人都是体育健将,有院足球队队员,也有院篮球队队员。闲暇时,他们会一块出去吃个饭,一起看看电影,享受着男生之间独有的“浪漫”。他们就这样,以自己的微光,来照亮全寝室通往成功的路。 在接受采访时,他们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秦恒考上的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生。他曾担任国际交流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也参与过主持人大赛,多次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说起自己的学习经验,秦恒回忆道:“我基本都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在我参加学术英语考试时,我会一天保证连续不断地学习7小时的英语,了解自己在哪方面较差从而死磕那个部分。” 考上曼切斯特大学的吴烨柯是名运动健儿,曾多次获得体育奖学金,并且他还是寝室规律作息的带动者,他带动全寝室跟着他一起早睡早起。谈到他学习经验时,他说:“我从来都不是个好学生,遇到多重积分每次都会算错,经常静不下心来学习,我完全是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去面对新事物的。” 即将到西交利物浦大学深造的沈则延是跨专业考研,他认为:“实习经验对我的提升特别大,我在大一大二会积极参与许多活动以及实验项目。在学习时,为避免手机影响学习,我会带上降噪耳机,将手机丢在一旁专注于学习。” 施铖梁在大一就决定出国留学,虽然内向不善言辞,但他的那股拼劲和韧劲却始终贯穿着他的大学时光。他曾去过泰国做国际义工给当地小学生上过课,这给他积累了许多经验。施铖梁也拿到澳洲8大名校其中4所大学的offer,最终选择西交利物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