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选秀节目打榜倒牛奶事件,再次把饭圈文化乱象置于聚光灯下。5月8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发布会,邀请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等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据了解,今年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饭圈”乱象列入整治重点,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引发网络粉丝群体非理性发声、应援等的行为。 (本报今日A08版) 饭圈文化从它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引起了各方警觉,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它竟然会发展得如此疯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饭圈文化”登上热搜榜,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了关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发生了触目惊心的“倒牛奶事件”。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舆论场一直有“苦畸形饭圈文化久矣”的呐喊。 追星并非现在才有,也并非中国独有,但发展成现在的“饭圈文化”,尤其是上演的一幕幕疯狂剧情,还是超出了多数人想象。追星不是嘴上喊喊,要应援打榜、屠榜控评;花钱才是爱,不花钱就没资格爱,花钱少证明爱得浅;为偶像出力不遗余力,只要偶像有需要,互撕谩骂、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无所不用其极……而像某选秀节目粉丝为给偶像投票,雇佣工人扫描赞助商牛奶瓶盖下的二维码兑换助力值,然后将开瓶牛奶倒入水沟,只是畸形饭圈文化的一朵浪花。如果再不加以矫正的话,只怕还会有更奇葩事情发生。 饭圈文化蓬勃发展,已然成为一种娱乐现象,并深刻影响着当代青少年成长。很多人费解,“饭圈文化”咋成了无脑文化?青少年到底怎么啦?追星不是问题,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追什么星,以什么方式追星,这才是大问题。在强调独立的时代,为什么在追星上还会发生这么多跌破底线的盲信盲从,确实值得青少年,值得教育界的思考。也正是种种不可思议,透露出诸多不同寻常。 这几年,关于“娱乐至死”的话题,已经很少有人提了。虽然波兹曼所描述的娱乐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娱乐至死”的危机一刻也没有消除。更可怕的是,由于资本的介入,技术的加持,今天很多娱乐乱象已经越来越具有系统性和操控性的特点。拿现在的饭圈来说,背后有“应援组”“打投组”“控评组”“反黑组”,可以说训练有素、秩序井然,几乎每次出手都能掀起风浪。这真的只是“自发组建”吗? 饭圈文化不只是个圈子问题。不必讳言,资本力量已经全面介入娱乐行业,而饭圈文化的泛滥和畸形,与资本的助纣为虐、推波助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打榜倒牛奶事发于选秀节目,这些年来,批量制作“偶像”、再用各种环节让粉丝埋单掏钱的做法还少吗?单以平台来说,就在“饭圈”病态生长过程中,长期扮演很不光彩的角色。他们不仅纵容营销号的存在,为饭圈乱象提供温床;还与赞助商合谋,致力于让粉丝上瘾并进行更多在线现金交易。粉丝花了钱,收益多归平台和赞助商所有,而最终登顶的选手,很多也是内定人选。那句“你一票,我一票,哥哥今天就出道;你不投,我不投,妹妹何时能出头”,已在无形中说明了很多。以青少年涉世未深,又怎么敌得过资本老谋深算? 青少年是花朵,而不是刀下韭菜。畸形饭圈文化,不仅会深深影响青少年价值观,而且会把娱乐产业发展带偏了,当前,迫切需要来台矫正手术,使其脱胎换骨。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压实平台责任,特别强调了“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这让人看到了从根本上扭转畸形饭圈文化的希望。毛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