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对你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孩子说出“我做不到”自我否定时 家长不要急着批评,先试试“困难分割法”

培养孩子逆商 带TA走出“心理舒适区”

姚奕颖与她的学生。 通讯员供图

    培养孩子逆商

    带TA走出“心理舒适区”

    在学习生活中,你的孩子有没有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我做不到”;对于新鲜有挑战的事情会选择放弃,不想尝试。

    这种现象都是因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弱,有畏难情绪。其实,除了智商、情商,还有一个能力指数:逆商。

    何为逆商?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孩子的逆商?我们邀请几位老师,结合身边学生的案例,来讨论下这个话题。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何为逆商?

    孩子有畏难情绪,胆小怕输,都是因为抗挫折能力弱导致的。其实抗挫折能力是比较通俗的说法,更为专业的说法则是逆商。

    逆商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案例一

    转学生比他优秀 让他变得非常不安

    鄞州区德培小学姚奕颖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涛涛(化名)是姚老师的一名学生,读小学四年级。在大家印象中,涛涛一直温和有礼、热爱学习、自律性强。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几乎不用家长操心。但是从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涛涛的父母发现,孩子的状态和以前有点不一样。原本爱说爱笑的孩子变得异常沉默寡言,有时路上遇到同学,他也不会打招呼。父母偶尔问起学校的情况,他还特别不耐烦。

    经过了解,班主任老师找到了涛涛变化的原因。原来这学期班里来了一个转学生欢欢。欢欢的学习优秀,让之前学习总是第一名的涛涛受到了压力。涛涛甚至觉得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像以前一样喜欢他了。只要欢欢多受到几次表扬,涛涛就会感到失落,在家里偷偷哭了几回,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这是不是有点玻璃心啊?”发现原因后,涛涛爸爸表示不解。姚奕颖老师认为,涛涛这种情况是典型的逆商缺失。“他习惯了成为大家的焦点,一旦有比他更出色的同龄人出现,他就会觉得不安和恐慌,这种情绪他自己没办法化解,逐渐对他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乃至个性产生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行为失常的情况。”姚老师说。

    姚老师建议涛涛的父母利用节假日多邀请涛涛的同学来家里做客,多带涛涛参加同学的聚会等。老师还建议涛涛父母邀请欢欢到家里做客,找找他和欢欢共同的兴趣点,争取让两个孩子取长补短。经过两个月的调整,涛涛的情绪有所缓解,尤其是在和欢欢深入接触后,两个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经常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涛涛也逐渐恢复到了之前温和有礼、阳光开朗的个性。

    案例二

    难以完成的目标 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小智是四眼碶小学潘莉娜老师班上的一个学生,他头脑聪明,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都得心应手,只有语文是他的短板。父母要求小智考上90分,但是这个目标对小智来说有点难度,孩子在尝试之后受到挫折,产生了自卑心理。四年级开始,他表现出越来越不喜欢这一门学科,甚至产生想要放弃的想法。

    是什么原因造成小智的畏惧心理和退缩行为?潘老师分析,一是因为家长定的任务难度高于孩子的实际能力;二是因为对完成任务没有计划;三是因为来自外界的消极反馈。

    此外,潘老师还发现,小智的父母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脱口而出一些消极的话语。这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抗拒感,长此以往,就算有的任务可以完成孩子也不愿意去做了。

    “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们不要焦虑,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帮助孩子重建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潘老师说,首先要通过良好的沟通赢得孩子的合作。在赢得孩子的合作后,我们可以着手去解决问题了。

    下一步,家长可以用“困难分割法”,教孩子学会把任务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程度。为了获得这些成果,需要孩子做哪些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可执行的吗?是否还能再拆分?帮助孩子思考完这些问题后,再细化行为,坚持执行每一个小任务。

    以小智学习语文为例,在潘老师的指导下,小智先给自己定个初步目标,语文成绩达到80分。为了提高语文,小智利用暑假,把之前的知识进行一次排查,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找到后把这些知识完全搞懂,把漏洞填补上。

    最后,潘老师提醒家长,在孩子完成小任务时,也不要忘记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地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去克服更大的困难。

    老师支招

    家长要帮助孩子走出“心理舒适区”

    现在的家庭模式都是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轻易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这种过度的保护和爱会让孩子始终处于深度的“心理舒适区”。孩子一直处于“心理舒适区”,逆商就会大大降低。姚奕颖老师建议家长从以下几点入手去培养和提升孩子的逆商:

    首先,家长在多带孩子和同学互动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少孩子一直都是在学校、辅导班和家之间的“三点一线”活动,社会上具备的一些帮助青少年身心发育和开拓视野的活动知之甚少,因此视野不够开阔。也就是说,成绩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一旦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孩子就会产生危机感,出现不安的情绪。

    其次,家长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逐渐引导孩子接受自己也会失败的事实。作为父母,孩子偶尔有几次考得不好,家长也要淡然处之。家长的态度如此,就会让孩子觉得,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最后,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是父母帮忙安排和处理,这就导致孩子经常缺乏锻炼的机会,一旦遇到挫折就很难化解。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