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高校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部发布“能力标准” 描摹了师范生“该有的样子”

宁波师范类院校将开展哪些探索?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供图

    近日,教育部印发《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等5个文件,以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

    这5个文件,分别明确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职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能力,每个文件分4个部分提出四大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那么,针对四大能力,宁波高校中的师范类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有着怎样的举措?在下一步教学中还将补齐哪些短板?记者近日走访了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和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听听专家教授怎么说。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游玉增 魏琳

    政策解读

    描摹了师范生“该有的样子”

    此次发布的师范生教师职业四大能力当中,排在首位是师德践行能力。师德践行能力包括遵守师德规范、涵养教育情怀两方面,希望老师能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道德情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指导和支配着一个人的行为。

    四大能力第二部分是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实施课程教学等方面,细化了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所需的基本能力。在良好师德的支撑下,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体现了专业性。

    第三个能力是综合育人能力,包括开展班级指导、课程育人、组织活动育人等方面,最后是自主发展能力,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专业成长、自主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四大能力是对师范生的规约,描摹了师范生‘该有的样子’。”宁波大学教授、宁波大学基础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郑东辉长期从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他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师待遇的提高,党和国家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相较于上世纪80年代师范教育的‘一次性消费’,如今的师范教育、教师培训更加注重终身教育,自主提升,不断发展。”

    “四大能力是师范生的四个核心素养,从这四个能力来看,我们的师范教育培养的是全面的、立体的、发展中的人,而不是静止的,只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的人,同时也意味着师范教育的变革,由过去关注职业素质培养,转变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后备军。”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冯铁山说。

    宁大教师教育学院构建“师德养成体系”

    高校探索

    记者了解到《能力标准》对于本科师范培养来说并不陌生。

    “四大能力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毕业要求’(践行师德、学会教育、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基本框架行文,同时融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试大纲以及中、小、幼、职、特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相关要求。”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教育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2017年出台。2018宁大教师教育学院就围绕认证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等不断完善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修订课程大纲,将“一践行、三学会”落实在课程教学中。

    不少高校专家教授在谈到四大能力时,提到“师德践行”是师范生培养的难点和突破口。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的师德养成体系,培养学生师德规范、教育情怀。

    比如师德践行不能停留在书本对书本、口头对口头的道德宣讲,而是应将师范生置于一定的现实场域中感发浸润,知行合一。宁大教师教育学院非常重视见习、研习、实习。每位学生的教育实践不少于18周,实践内容不仅包括教学工作,还包括班主任工作、教研体验。每位学生实习前须通过“教育技能考核”,合格方可进校。

    另外,学院近年还强化智慧教育的相关课程建设,让学生熟悉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环境,提升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认可,近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接近100%。

    让幼师学生在课程实践中亲近关爱幼儿

    5月初,一节新奇的课程在宁波幼师高专鹤琴学前教育学院开讲。

    四个中空的封闭铁环在魔术师董亮老师手里,一会儿变成奥迪车标,一会儿变成“包治百病”的包包,加上一个铁环变成奥运五环,再来一个铁环成了“女王皇冠”。

    该课程由宁波幼师高专儿童魔术教育与研发中心与宁波梅霖文化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同研发而成,20课时,首次面向鹤琴学前教育学院190多名学生开设。“魔术本身就是游戏,从儿童心理学上来讲,魔术具有意想不到、节奏快、变化多这些小孩子最在意的价值,玩魔术可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开设魔术课,是让我们的师范生能够在魔术中体会孩子的心理,把魔术作为教学方法,应用到职业中,与孩子做朋友。”鹤琴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董钰萍说,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幼儿师范类高校,其学前教育专业群是浙江省“双高”建设项目,学校注意到此次《能力标准》的发布,在此之前学校在涵养教育情怀、保育和教育实践能力、综合育人以及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关爱幼儿、保育教育方面,我们引入仿真智能娃娃,让学生领养。‘宝宝’一哭,你要分析是饿了,困了,还是要换纸尿片,实施正确的操作,‘宝宝’才会停止哭泣。”董钰萍说,把仿真娃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唤起学生的慈爱温柔,即是一种关爱幼儿的模拟,也是保育教育的实践。

    此外,学校也通过师范文化节、学前教育宣传月以及名师名园长进校园等文化活动熏陶学生的教育情怀,也会让学生走进早教机构、幼儿园等亲近幼儿、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专家观点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教育和师范生培养,连续出台有关教师的各类标准,日益强调教师的德行。立德树人成为教师培养的主旋律。如何培育教师的德行也便成为师范院校的重要使命。

    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可以作为师范院校“师德践行”的理论资源。具体来说,将道德教育与体验结合起来,组织师范生公益支教,开展针对师范生的思政课程,强化师范生三习“实习、研习、见习”的德育渗透,让师范生在有形和无形的道德实践中培植爱的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承担教师教育任务的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注意德与智之间的平衡,强化立德的同时,关注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夯实板书、教学设计、课堂评价、家校沟通能力。此次《能力标准》的出台,必将有助于师范生德能的双提升。

    宁波大学教授、宁波大学基础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郑东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