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地方传统文化 创美术社团教学

——传统砖瓦纹样在废旧轮胎中的美术创意拓展

    余姚市牟山镇中心小学 于姚

    传统砖瓦纹样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无我有”的资源,而废旧轮胎又是比较易得的物品,不受地域的限制,通过社团这个载体,把本地特有的传统砖瓦纹样引入教学,在教学中把两者创意融合,进行创作,既使得传统纹样得到传承与创新,又丰富并拓展了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树立环保和美化环境的意识,在学习中产生了解和探索的兴趣,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表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笔者所在的学校牟山镇,地处余姚西北,有许多传统的东西,其中在传统民居建筑部件砖瓦上,就有许多地域特色的传统纹样,如何培养学生美术创意,把当地特有的传统纹样元素融入教学创作,笔者做了“传统纹样装饰废旧轮胎”的探索。

    这是一种具有童趣味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们通过一个个废旧的轮胎,一支支毛笔,一张张设计好的图纸,利用丙烯颜料不易掉色的特性,结合丰富传统砖瓦纹样元素,运用组合、夸张等方法,装饰植物,动物,自然等纹样,让废旧的轮胎脱胎换骨,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美感,通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创意和创作能力,丰富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树立了环保和美化环境的意识。

    一、展现纹样特色

    在内容上体现创意

    余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众多的古建筑、古民居。这些建筑上的部件砖和瓦,有独特魅力,不但内容丰富、造型精美、应用范围广,还蕴含着丰富和美好的寓意。

    要想上好这堂美术创意拓展课,传统砖瓦纹样的运用和表现是教学拓展中的重点。笔者结合以前的探究,参阅了《中国古代建筑砖雕》《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等有关传统纹样的书籍,印制砖瓦纹样的参考资料,深入感受地方传统特色文化的魅力。学生们重新走进当地传统古民居,用参观、拍照、收集实物等方式深入生活,直观触摸并体验了砖瓦纹样的装饰美。

    经过美术社团实践探索,笔者探索了在废旧轮胎上对砖瓦纹样创意运用的内容。

    1.仿砖瓦植物纹样

    设计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砖瓦纹样上植物纹样的特点,常见纹样内容主要有卷草,腊梅,缠枝,芙蓉花,菊花,长寿花,牡丹花等,内容比较单一的,一般为三叶片和多叶片一种内容的重复,或者对称。学生在确定轮胎上描绘的内容时,先抓住这些纹样的特点,确定描绘的内容后,再进行摹仿砖瓦纹样来装饰轮胎(如下图)。

    这件作品,学生主要是选择了半个轮胎,涂成白色,然后选择了砖瓦纹样中的卷草纹并且添上了一些金银花等内容,加上半圆的轮胎,使他成为了一种半环绕的纹样造型,蓝色花纹配上白底,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别有一番风味。

    2.仿砖瓦动物纹样

    笔者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砖瓦动物纹样特点。如龙纹,其造型特点是横置S形,上下都是弯曲的;虎纹,作侧面回顾状,尾部卷曲,作适合安排。

    学生根据砖瓦动物纹样的特点,选择半圆的轮胎,配以合适的龙纹图案,在轮胎上用深色颜料涂满,再添画上抽象的S形龙纹等图案,使它有了一种独特的古朴之美(如下图)。

    二、结合技法,在描绘中体现创意

    废旧轮胎由于表面坚硬不平整,孩子要在上面描绘精美纹样,有一定难度。所以,技法是非常关键的,需要广泛借鉴,更要另辟蹊径。

    1.另辟蹊径

    最直接的方法是“直接画纹样法”,用水粉颜料直接把纹样画在上面,但由于轮胎颜色是黑色,学生纹样画上去后显得空洞,凸显不出纹样的美来,况且刚涂完的颜料,一下雨就会全部脱落,保存也成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用了丙烯颜料来作为材料,在轮胎干燥的情况下,用颜料在轮胎上面均匀的涂上一遍底色,等干了再涂上一遍,直到均匀为止,然后等干后在上面添画上砖瓦纹样运用对比色会让纹样更显现出美来。笔者经反复实践,发现这种涂色和添画技法可行,能原生态化简单的表现砖瓦纹饰。

    2.活学活用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有些学生的实践恰巧是创意的火花,蕴含着独特的发现和创新。在这过程中,就需要老师顺势活学活用让其他学生尝试。这件作品(如下图)是这样完成创作的,上社团课那天,学生创作好的作品后觉得边缘太粗糙,于是他就用毛笔在纹样上又填了一圈边,这样原先的纹样就呈现了两种色彩层次,居然让这个画在轮胎上的纹样更加完美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实践中的发现与收获,是笔者发现在纹样边缘勾勒一遍的独特效果:使纹样更加的完美,边缘的勾勒可以填补图案纹样,尤其是复杂的纹样,让纹样更加饱满美观。适合比较复杂的纹样和添画制作。

    三、在构思中体现创意

    作为创作载体的轮胎,有着不同造型。创作时,需要根据眼前的轮胎形状,仔细观察它的样子,添画出符合它的纹样,让砖瓦纹样焕发出不一样的魅力。

    如,面对一个半圆轮胎,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展开设计和联想,不禁想到了池塘的荷花和荷叶,但又不能照实添画,还要艺术处理,灵活变通。轮胎的主体用砖瓦中的植物纹荷花为主要元素,荷花之间只是添加了荷叶等元素,赋予了植物纹样颜色和重新组合的效果(如下图)。

    在创作时,有的学生添画砖瓦纹样比较概括,因此,学生创作后,剩下的空间太大,不够完整,缺少关键的元素,这时,可以利用纹样的连续排列来丰富形象,补充构思,使之完整,具体。

    一只只装饰好的轮胎,或悬挂或摆放在校园中,与花架、草坪相映衬。有同学看到了产生了新的想法,对装饰并悬挂在花架旁的轮胎进行二次加工,种上了水生植物,为校园再添一抹绿。

    四、实践后的思考

    乡镇学校,有着市区学校所没有的艺术资源,是“他无我有”的资源,因地制宜的把本地的传统古民居砖、瓦上的纹样引入教学实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拓展,既是传承和创新,也是一个对丰富课堂内容的有益补充,促使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创造性的设计和创作。

    同时,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变成了课程教材的研创者、实践者,使美术教学更富有传统性、创意性和综合性,为乡镇美术特色教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

    论文投稿邮箱:xiandaijinbao@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