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是一笔异常珍贵的财富,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更应该接受党史教育,在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但考虑到中小学生年纪、接受能力等现实问题,党史学习教育如何更好地开展?如何能做到入脑入心有效果?这的确是一门技术活,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付出很多的努力。 多些“本地特色”,突出贴近性。对中小学生们来说,很多人因为知识结构的限制,对全国的各种红色资源,未必能全盘了解、通盘知晓,这样一来,本地的红色资源就能展现出其天然的优越性。对孩子们来说,本地的东西更加接近他们的生活,这有利于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关的红色资源若能利用好,在课堂上能以此为切入口铺陈开来,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些“儿童语言”,突出生动性。众所周知,党史学习教育的很多语言,都是比较深奥的,也是比较深刻的。这样的语言略微有些“高大上”,未必适合多数的中小学生。这样一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党史,最终汲取精神和力量,就需要转换话语体系,用中小学生们喜闻乐见、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读、教育、引导。这就是说,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多些“儿童语言”,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在这一群体中有不错的学习效果。 多些“寓教于乐”,突出活泼性。对中小学生们来说,党史学习教育背后的很多东西可能超出了他们的理解与认知,可以多些“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如组织孩子们去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地,用一种“导游解读实物”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的理解与认知,可以更好地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面对如中小学生这样的群体,需要多动些脑筋,用他们更加能接受的方式去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根植于他们心中,让中小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与体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等重要内容,引导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杨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