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姚市三七市镇胜利村幼儿园 受访者供图 |
 |
由村委会改建的公办幼儿园——阳明街道第三幼儿园。受访者供图 |
办园质量差、办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象山、余姚早在十多年前开始“精准发力补短板”,大力推进农村薄弱园改造提升,包括小学附属幼儿园完成剥离、整治农村“低、小、散”幼儿园等,从而把农村学前教育的“痛点”转为“亮点”。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樊莹 从看护转变为 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2010年,象山县共有幼儿园99所,其中农村各级各类幼儿园80所,大部分幼儿园底子薄、办园规模小,条件简陋。为破解这一难题,象山通过“新建一批、剥离一批、取缔一批、回收一批、盘活一批”五个一批特色套餐,打造象山县学前教育亮点。 “那时候昌国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园舍非常破旧,设施设备小学化,连教师都是与小学共享的。”石浦镇昌国幼儿园园长胡玲娣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园的期望与要求,已从局限于“看护”或提供“托幼服务”,转变为对孩子进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落后的学前班办园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2011年9月,昌国小学附属幼儿园剥离后,该园更名为石浦镇昌国幼儿园,成为独立的省三级公办幼儿园。2014年3月开始,在象山县教育局和石浦镇政府的支持下,该园参照省二级标准打造新园,2015年9月正式投用。幼儿活动室、美术创意室、快乐建构室、幼儿图书室、多功能舞蹈室、亲子书吧等多个专用活动场所一应俱全,还有幼儿玩沙戏水池、大型涂鸦墙、种植园、户外大型玩具等教育设施。该园还依托于地域文化特点,基于幼儿发展诉求,挖掘利用富有人文趣味的自然、社会、非遗资源,让幼儿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操作和体验探索的快乐,培养“会玩、乐学、悦读、亲传统”的智慧儿童。 完成小学附属幼儿园剥离等工作 这是象山农村薄弱幼儿园建设成果之一。2011年,象山对县内5家小学附属幼儿园(石浦小学、昌国小学、延昌小学、新港小学、下沈小学)实施剥离工作,2012年小学附属幼儿园全部完成剥离工作,昌国、城里、下沈等幼儿园相继新建园舍。此外,着力取缔关停一批无证幼儿园。 2010年起,象山连续对泗洲头、定塘、西周、大徐等中心幼儿园进行产权购买,幼儿园实现民转公后,设施设备提质升级,管理体制科学规范,为孩子提供办园正规、教学质量优越的新选择。 同时积极盘活农村闲置校舍,采取政府托底举办的方式,改扩建幼儿园,将原晓塘中学、新桥中学校舍、爵溪学校、亭溪小学等闲置校舍改建成相关中心幼儿园,极大惠泽当地百姓。象山也逐步形成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二级以上公办幼儿园的格局。 2011年起,象山县财政每年还统筹安排2000万元学前教育建设和扶持专项资金,县、镇乡(街道)财政总计投入3.42亿,大力实施标准化园舍建设工程。至2020年底,已相继完成鹤浦镇等16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新增1860个学位,引领乡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整体快速提升。 目前,象山县有幼儿园69所,其中农村幼儿园34所,优质招生覆盖率占比达75.9%,普惠性招生覆盖率占比为85.2%。经过十年精准发力,象山县学前教育连续两轮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 “宁波市实施学前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先进县”的称号。 “小而美”样板 吸引高资质老师 2000年前后,市场化改革进入余姚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体。但因为相当数量的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较差、办学地点也不合理,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成为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作为一个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能成为余姚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小而美’的样板,与大家分享经验。”三七市镇胜利村幼儿园园长丁小飞感触非常深。 22年前,前身洋贩幼儿园,只有一个班,园舍场地租用的还是一间简陋的小学教室,里面的设备都是拼拼凑凑。2001年,三七市镇政府实施并村改革,学前教育施行教育网点整顿。“并村”后胜利村缺少幼儿园,于是这所幼儿园就从洋畈村搬迁至胜利村,正式更名为胜利村幼儿园。 2011年,余姚市把包括低小散民办园在内的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引导民办幼儿园普惠发展。借这个契机,胜利村幼儿园按照省二级三星的标准打造,从原来的2个班扩展为3个班,占地1700多平方米。 学校“硬件”跟上去了,“软件”也跟着提高了。“师资是推进幼儿园发展最关键的力量。我们幼儿园从原来招不到高资质的老师到现在有6位专任教师,时间最短的也呆了六年多。她们耕耘在岗位上,在这里评上职称、参加各种培训以及业务比赛,快乐教育。”丁小飞骄傲地说。 农村薄弱园 新改扩建项目58个 近十多年来,针对历史形成的农村民办低小散幼儿园众多、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缺少的现状,余姚市以学前教育网点布局专项规划为引领,多措并举,分阶段大力推进农村薄弱园改造,全面提升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2011年开始,余姚市出台政策取缔无证幼儿园、取消不符合新发展要求的低小散幼儿园以及对乡镇(街道)准办园整合等。”余姚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鲍继光介绍,到2020年底,撤并农村低小散幼儿园(准办园)64所。余姚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完成从“能入园”到“入规范园”的转变,省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8.01%。 鲍继光还提到,针对民办园教师待遇较低,存在大量无证上岗的情况,2013年,《余姚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出台,正式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余姚市财政每年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补助达30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提高非编教师待遇。 2011年到2020年,余姚市累计实施农村薄弱园新改扩建项目58个,其中新建项目26个,改造项目32个,市、乡镇(街道)两级各财政投入10.4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 目前,余姚市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省等级幼儿园比例98.01%,等级园招生占比98.85%。公办园招生比例从2018年的20.5%增加到2020年的43.1%。预计2021年公办园招生占比可以达到50%以上,让更多的孩子能就近上公办园,上优质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