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7版:奠基未来 砥砺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桃花有几片花瓣?桃树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

十年课改提供了“本土化”样本

溪口镇实验幼儿园小朋友赏桃花。

立足奉化非遗布龙,奉化第一实验幼儿园开展项目课程。

    春日选苗种树,夏日赏花摘桃,秋季采摘烹饪,冬日玩雪看景……这样的幼儿生活不是在童话里,而是奉化区不少幼儿生活的常态。

    幼儿在自然、生活中感悟启发,在老师的帮助下动手体验,这个过程中小朋友总有一连串问题冒出来,而老师既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答案制定者,而是引导小朋友自己寻找答案。这是目前奉化幼儿教师的共识,也是奉化学前教育十年课改的可喜变化。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宋明 周娇艳 朱齐之

    立足地域文化

    从“淘宝探桃”说起

    说到奉化区溪口镇,很多人会想到桃花、雪窦寺、弥勒佛和民国文化。而一年一度的奉化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也会每年春天在溪口浪漫开跑。

    溪口镇实验幼儿园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开发了“淘宝探桃”项目课程。以陆婷婷为主的老师依托园本活动“美美桃花节”,整合地理优势和家长、社区等资源开展了主题活动背景下的项目化学习探索。

    “我们的孩子大多是本地人,祖辈以桃树种植为生的不在少数,小朋友们也非常熟悉,一问到春天的变化,大多数小朋友都会提到桃树,我们就结合溪口当地特色开展项目活动。”陆婷婷说。

    这个项目课程从春天开始,老师们通过讨论与调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比如有的孩子会问桃花有几片花瓣?桃树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子?这些问题翻书找资料问专家,老师们肯定也能回答,但失去探寻答案的过程,这是教育的“舍本逐末”。

    溪口镇实验幼儿园设计了这个项目化课程,从孩子的疑问出发,分组进行。“有的小朋友说种桃树就是把桃核埋在土里,有的说看到爷爷是把小苗种在地里,到底怎么样?我们两个都去试验种一下。”陆老师联系了当地上山村的桃专家陈爷爷,带着小朋友去桃园里选苗,蟠桃、白桃、油桃、水蜜桃等五个品种各选几株,带回幼儿园里种上。

    小朋友每天观察桃树的成长、开花、结果,一个个小问题冒出来,老师们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帮助孩子自己观察、对比、讨论,找到答案,再去验证。并围绕桃树开展了桃林写生、为桃树量身高、查查桃花有几瓣等活动,这样的项目课程贯穿中、大班下学期全过程。

    开发了177个项目活动主题

    据了解,像溪口镇实验幼儿园的课改实验,在奉化第四实验幼儿园等11家幼儿园里都在推进。

    奉化区学前教育课改的逻辑起点是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理念是“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发展”。为此,奉化区教育局相继出台《关于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幼儿园保教质量管理指南》等文件,着力突破学前课程理念不新、内容联接文化不够、教师课改意识与能力不强等问题。立足地域文化特点,以“山海童梦、印记家乡”为理念,从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来推进课程改革。与此同时,奉化区教育局还借力与浙师大杭幼师“院地合作”的项目,成立了由王春燕等20余位专家组成的“区课改专家智库”,通过“课改基地园”为期两年的全程指导来引领全区推进。

    如今,像奉化区第四实验幼儿园、溪口镇实验幼儿园等11所幼儿园,已挖掘并整理了具有典型家乡文化特色的素材和资源,做了课改实验。奉化区教育局希望在专家指导和引领下,通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施,各实验幼儿园开发出具有乡土化、园本化、生本化的系列项目活动课程,为幼儿园课改提供样本。

    除了分层推进样本示范,奉化区教育局在全区园所推进上也下了功夫。为了破解各园普遍存在的“无资源、无章法、无总结”的问题,该区教育局组建了以课改基地为核心的“本土文化、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等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小组,利用奉化水蜜桃、芋艿头、弥勒文化和民国文化等家乡人文资源,按照“地域性与教育性并重、科学性与时代性兼顾、体验性与生活性互补”的原则,开发了177个项目活动主题。围绕“非遗布龙”“奉化曲艺”“奉化方言”等文化资源开发了100多个项目课程案例;围绕“家乡风光”“家乡特产”“家乡风味”自然资源开发了30多个项目课程案例;围绕“家乡经济”“家乡交通”“家乡建设”等科技资源开发了20多个项目课程案例。

    十年课改给学前教育带来了根本改变

    奉化区裘村镇实验幼儿园是浙江省二级公办幼儿园,园内有个1400多平方米的“稻花香里”种植基地,池塘里养龙虾,大棚里种蔬菜、草莓,地里还有玉米、番茄、土豆、南瓜,西瓜,养了三只羊,还有一个孔雀,几只兔子,还有一个草棚专门磨豆浆,另外还有淘泥坊、美工坊……幼儿园依托种养基地一年四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沐·耕”课程,园本种植课程,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扩大幼儿的视野见识,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空间,真正做到“耕于身,沐于心,勤于思,健于人”。

    从一个项目化课程,到一批项目课程案例,再到奉化区幼儿园所各具特色的园本文化和课程建设,奉化学前课改历经十年的探索,无论从教育环境还是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还是资源开发、幼儿发展还是教师培养,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学前课改,优化了学前教育的环境。“发现每一个、理解每一个、支持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已成为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学习场域从教室走向了园所各个角落,走向了社区、家庭和自然;教学方法从接受式转变为体验式、探究式和合作式;课程实施“做中学”,激发幼儿学习动力;全区1千多名学前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执行力和创生力不断增强,出版《印记家乡项目课程》等专著3本,开发《我是奉化小龙人》《土棋玩玩乐》等园本课程300多项,发表论文790余篇,相关课题成果527个,5个课题成功竞标进入市重点研究项目之列。

    “奉化的印记家乡项目课程建设是具有创新意义,体现出当前学前课改的先导性、前沿性和示范性特点。”这是浙师大杭幼师王春燕教授对奉化学前课改的评价;“从奉化的学前课改基地建设和育人模式转型,看到了浙江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子”。这是浙江省学前教研员虞莉莉老师对奉化学前课改的评价。

    目前,奉化学前课改经验已引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将项目课程作为必修选内容。奉化的项目课程案例在吉林、重庆等20多个省市中推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