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点赞好老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然遇见孩子的青春,就必须要做点什么”

当了10多年职校老师,他把学生和家长当作“自家人”

人物简介

梅海江 42岁

余姚技师学院(筹)教师

宁波市第三十二届“王宽诚育才教师”

家委会推荐理由

梅老师把学生和家长当作“自家人”,在教学路上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以乐观和自信的态度对待人生。

梅海江在上课 受访者供图

    “老梅很可爱,他总是有许多奇妙的想法,欢笑声充满课堂,太喜欢上他的课了……”“梅老师啊,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侄子侄女一样关心,管他们学习,管他们生活,真的很感谢……”

    每每回想起余姚技师学院(筹)的梅海江老师,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及家长都会发出类似的感慨:无论过去多少年,这位老师在大家心里都是暖暖的存在,就像“自家人”。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郑轶群

    无声无息融入心底 和学生成为“自己人”

    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叫作“自己人效应”,通常人们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套用在老师这个身份上,就是要获取学生的信任,才能更好育人。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不自觉“提防”老师,要想真正走进他们的心,没那么容易!

    “尽管难,还是有机会的。”梅海江总是在日常的集体生活中,无声无息融入。在学生眼中,这位班主任不是一个严肃的管理者,更多时候像是亲切的“自己人”。

    在余姚技师学院(筹),有个实行了多年的校规,无论春夏秋冬什么季节,学生都要参加每天的跑操。集合的时候,当很多学生面无表情像完成任务的“每日一跑”,有个班级却很不一样,露出期待的神情。

    时间一到,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排好队围着操场认真跑,同时队列还保持得很好,成为学校跑操全A榜单的常客。

    “老师,你知道吗,为什么我们班跑操这么厉害?”一天,班上一位学生故作神秘跑来,说要告诉梅海江一个“秘密”。以前这个班很难管,一些调皮的男孩不遵守纪律,总是让老师费心费力。为何有如此大的转变?

    “因为你在跑啊,大家觉得安心!”这位同学笑说。原来,每次集合的音乐响起时,学生们发现梅海江总是第一时间在操场上等候。

    一天、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他永远保持朝气蓬勃的跑姿,哪怕有的时候“耐力有点差”“跑姿没那么优雅”,跑到一半会被班上一些擅长体育的男生嘲笑。但所有人都把这位老师当作了集体的一分子,并积极向他看齐。

    学生们还发现,从跑操到学校大扫除再到班集体活动,这位老师从不缺席。大扫除时,因为班上女生多,男生少,体力活梅海江经常自己上。教室里或者宿舍要是灯泡坏了、电扇出问题了,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老师。梅海江还经常和学生一起打扫学校香樟大道的落叶。

    如同“菜品”要精心调制 拉着学生一步步走

    爱吃、爱下厨房的梅海江,会把教书的状态比作一个厨师,学生就是各色未曾加工的食材,最后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出现在别人面前,需要厨师把握好各个节点的时间,精心调制。时间不同,方式不同,口味也是不同。

    “首先是爆炒,要一针见血发现学生思想深处可能存在的问题,但这时观察多过行动;接着开始慢炖,要熬得住时间的静默,慢慢入手解决问题;最后是腌制,一种信念渍入学生心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梅海江说。

    “老姚”(化名)曾经在其他老师眼中是有个性的学生。一次,“老姚”无厘头地提出:“我是每天早上操场上跑两圈,要不老师也一起?”听上去有点滑稽的话,但梅海江爽快地答应了。从初春坚持到了来年的寒冬,让这位学生很是惊讶。一天,迎着猎猎寒风,师生一起跑圈。“老姚”说,最初根本就没有指望老师会搭理自己,敷衍一下而已,没有想到会坚持那么久。

    其实,梅海江早就注意到这个孩子。因为家访,了解到“老姚”家里情况特殊,家境不太好,母亲需要长年照顾父亲。得知这一情况后,梅海江跟生辅老师沟通,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生活上尽可能提供照顾,高三冲刺阶段还让孩子留宿学习,并帮他申请补助了一些生活费。点点滴滴,“老姚”及他的妈妈也记在了心里。

    “梅老师,你是一个真正关心我的老师,拉着我一步一步走,还解决了我生活中那么多的麻烦,安心学习找回自己的人生,谢谢你。” 最后顺利考上大学的“老姚”跟老师梅海江说了心里话。而孩子的妈妈也很感谢老师的一路帮助,孩子改变了很多,更加上进,懂得体谅他人。

    搭建绽放青春的舞台 帮助学生走得更远

    “教书看似面对的是一个个学生,其实背后是一个个家庭,作为老师要自觉担负起对孩子成长教育的责任。”梅海江嘴边总念叨的一句话,“‘快生活 慢教育’和学生一起慢慢变得优秀。”

    2005年,梅海江从一所民办高中转入余姚技师学院(筹)执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传承古今中外文化,力求每一堂语文课能够抵达学生心灵;作为一名教师,辅导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在学科上取得优秀成绩,无论对未来的职业还是学生信心,都具有积极作用。

    从教十多年来,他的语文课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我爱这土地》获得全国创新杯说课一等奖,《收购父母的一天》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二等奖,《竹枝词里传风俗》入选浙江省中职学校“特色示范课堂”案例,《绝版的周庄》《长亭送别》等教学设计获得宁波市一等奖等。

    这位老师努力为学生搭建绽放青春的舞台。做了13年班主任,他所带班级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级、红旗团支部。财经12(1)班曾经获得余姚市优秀班级。他辅导学生姚立峰、俞欣欣参加作文比赛多次获得全国文明风采征文一等奖,指导学生鲁浩栋参加浙江省“我心飞扬”征文演讲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蒋梦佳参加浙江省“梦想杯”征文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包梦锞等的舞台剧《老师来了》获得宁波市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等。

    “学生的青春,无论烦躁嚣张的、还是静默自卑,很大原因是他们没有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梅海江说,“既然选择了当老师,遇见这群孩子的青春,就必须要做点什么,让孩子们走得更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