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年级学生讲述“龙文化”的故事。学校供图 校园里的故事工作坊。学校供图 |
故事的世界,是儿童最容易理解的世界,聆听故事是儿童理解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5月25日,在四眼碶小学,举行了一场宁波市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活动,主题就是该校的省规划课题《“和教育”背景下小学故事育人的行动研究》。200余位来自宁波各区县(市)专家、领导、教师莅临现场。□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许玉燕 充分利用学校空间,打造全浸润课程环境 宁波有哪些地标、风土人情、百年老店?中国有哪些中华精粹、神话传说、传统节日?在四眼碶小学樱花校区教学楼的长廊上,记录着这些宁波故事和中华故事。课间,总有学生在那驻足停留,看得入神。 故事,看似普通,却不简单,它以其特殊的魅力,成为一种传播思想的文化载体。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刘光霞介绍:“我们将教室作为学习故事课程的主战场,目前已打造了多个全浸润式的课程环境。”学校通过“两条文化廊”“三面主题墙”和“四处特色景”,打造个性化故事空间;信林、文苑、行廊、拓径这四个校园景观带中融入中华经典故事标题。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在娓娓道来讲故事,学生举步可见,抬头可诵,俯身可阅。 此外,学校还打造了“故事梦工场”综合性展示厅,展厅里有“中华故事时光轴”,有中国特色的故事表现形式——皮影和木偶,还有“猴子捞月情景模拟”“四大名著转盘游戏”“80天环游世界大棋盘”等互动游戏。通过声、光、电等科学技术,学生漫游在故事的世界里,可看、可听、可操作。 二年级学生龚晨说:“从小就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来了学校发现,校园里都藏满了故事等我去发现。我最喜欢的就是长廊上的神话故事了,这些故事把我带到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 每学期一个主题,构建融学科的故事课程 “我们一直认为,全景式故事课程的行动研究关键在于跨界思维的突破和融合能力的形成。”樱花校区执行校长张易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樱花校区将 “和故事”课程延伸到了更多学科领域。 这学期,五年级的课程主题是《“龙文化”的探究》。学生是如何开展实践学习的?5月25日,四眼碶小学举行了一场成果推广展示活动。现场,杨一囡老师与学生们上台向大家做了展示汇报。 杨一囡说:“同学们利用班队课时间,共同制定了学习研究计划。在制定计划的同时,各科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找到与‘龙文化’教学的融通点,给我们的学习研究给予补充和帮助。”利用班队课的时间,互相交流分享,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通过对龙的起源的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点进一步被拓宽:龙为什么长这样?龙有多少种类?中华龙和西方龙有什么区别?通过查找资料,信息整合,同学们在科学课上、英语课上了解了许多关于龙的有趣知识。 慢慢地,同学们走进龙文化的世界。大家渐渐明白,我们为何被称为“龙的传人”。 孩子们通过近一个月的研究,最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了每一阶段的成果汇报,故事演讲、快板表演等。一次次的展示汇报,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也收获良多。 从家庭故事到中华故事,故事越讲越大 杨胡歌是樱花校区四年级学生,他说:“刚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校园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慢慢懂得了怎么和同学相处,我在学校里拥有了更多快乐。”到了三年级,学校的故事课主题是“宁波故事”,“我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但是对于家乡却了解甚少。宁波故事让我更爱自己的家乡了。” 四年级时,故事课也从宁波故事扩展到了浙江故事。“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这学期,我们来到了陈氏古祠、勤勇之光乡村建设纪念馆。”杨胡歌说,同学们聆听革命先辈们故事,也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 “从家庭故事、校园故事,到宁波故事、浙江故事、中华故事,我们按照年级段一步步扩大故事的范围,层层递进。”张易表示,学校通过“每天校园广播故事”“每周升旗仪式讲述故事”“每周学生与家长互讲故事”“每月各班召开故事会”“每学期举行校园故事大王评比”“每年举办校园故事展演”等长效运行机制,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展示舞台。 成果 展示 用十年时间实践,三度推进,四眼碶小学樱花校区全体教师开启“和故事”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构建了全景式故事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2017年,该校所得成果获得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三度推进全景式故事课程的行动研究》立项为2020年浙江省教研课题;2021年,学校加入“浙江省故事特色学校联盟”,成为副会长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