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定塘镇中心幼儿园 张银雪 11年前,笔者大学毕业后就服务于定塘镇中心幼儿园,从教研组长、副园长到现在走上园长管理岗位3年时间,见证了一所农村幼儿园从做规范到现在谋品质的发展历程。其间,笔者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一所偏远农村幼儿园带好,并且使其有更高质的发展。放眼现在错综复杂又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发展大环境,以计划高控和“指令+服从”为基础的学校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赋能管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互联网行业也有这样的经典表述: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不再是管理或激励,而是赋能。为此,笔者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重构管理理念,秉承从淘汰到成全的成全式教育理念,着力让幼儿园成为一个“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为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位孩子、每一位教职工赋能。梳理近三年的园长工作经历,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愿景赋能 ——头顶有天空 一个“赋能型”园长,应既能与团队成员“低头赶路”,也能够眺望同一个方向“抬头仰望天空”。我们共同的追求是构建一所兼具乡村生活气息,现代教育品质的幼儿园。 理念引领 幼儿园很多教职工和孩子都是小镇的街坊亲戚,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种农村地区特有的家族、亲缘文化的积淀,笔者所在园逐渐形成“幼儿园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的办园理念,让幼儿园成为孩子、教职工共同的大家庭。在每周一次的师德师风学习,结合讲座、研讨、头脑风暴等多种活动形式,不断向教职工渗透这种理念,将这种“家文化”根植于每个人心中。同时又以园刊《稻草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手段对办园理念进行宣传推广,将理念渗透到每个定幼人心中,成为全体定幼人的“共同的方向”。 环境熏陶 幼儿园是孩子和老师一起生活的大家庭。通过园所环境的创设,来还原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和文化环境,塑造孩子们的记忆和身份认同,培养安全感、归属感等美好的社会性情感。 在这所风景如画的田园小镇,园里的大环境也遵循了自然田园的基调。进门而来就是以农耕文化为主线串起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主墙面,奠定了田园特色主基调。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需求,打造了”一廊一街一市”充满童趣化的教育环境,通过一条四季长廊、一个现代街区、一排非遗集市的幼儿游戏活动区域,使园所环境既有田园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课程构建 课程构建是实现愿景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园遴选适宜的乡村课程资源,构建“集市课程”。该课程以提升幼儿人际交往、现代生活素养和能力的集市游戏为载体,结合了乡村生活、现代元素,以幼儿兴趣、传统文化和生成项目设置了23个集市摊位,通过利用走廊环境、扩展户外区域、融入乡间市场,营造全园联动的集市环境。通过每周一次的集市日、每季度一次的主题集市,每年一次的赶集节,让孩子深入进入集市游戏中,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集市游戏,打破了班级以及年龄段的限制,打破园内外有形的教育围墙,构建园内外联动的教育生态,促成农村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管理赋能 ——心中有目标 一个“赋能型”园长,应该是一个善于授权的领导者。 重塑机构 一直以来,我园都是以金字塔式的层级模式来进行幼儿园的组织管理,园长就是一个指令的下达者,各部门是被动执行者,但是近年来逐渐发现了一些由于各线沟通不顺畅导致的效率低下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和园务组成员进行思考,将组织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化管理,管理机构层级调整为园长——各职能部门(课程管理、师资培训、后勤保障)——教职工。幼儿园各线成为并列运作,协作共事的部门,共同构建起一个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 编写制度 制度并不是一种管理工具,而应该是园内所有人都认可的一种行为标准,只有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落实才能更有效。为此,我园按照各线负责人分管的工作内容属性,将制度建设的权力下放到相应管理团队中,由他们组织相关的教师编写制度内容。让管理制度由所有管理团队人员主持编写,实质就是让每一位成员都要对园所问题进行一种深入思考,同时找寻相应的解决策略,而这种思考是主动的,能感受到自己被授权被赋能。 优化流程 幼儿园的管理流程包括计划、实施、总结这三个阶段。在每学期开学初,根据上学期的问题和不足,各线预先设定目标,再通过开会讨论论证目标的可行性,让目标引领实施过程控制及结果评价反馈,促进全园教职工主动发展。我园对各线教职工实施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案,实行透明化的“阳光工资”,以评比促提升,将最终的评价环节做实,将目标落实到位。 价值赋能 ——人人有潜能 一个“赋能型”园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发现潜能的领导者。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用了“三个三”的模式为教师赋能: 三层培训 根据我们四季田园课程的特色,我园将教师成长比喻成禾苗成长,根据教师的教龄、经验、能力水平分成萌芽组、青苗组和丰硕组这样三层。萌芽组以师徒结对的形式,让有经验的教师带领新教师做职业规划,对一日带班常规、家长工作等进行手把手教授指导,让新教师在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能“规范起步”,从而快速上路。青黄组的教师一般是教研组长等中层干部,在梯队培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一类教师需要发展他们的专业特长,发掘丰富里子,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熟练工”。丰硕组的教师基本都是市县骨干教师,在园内发挥带头引领的作用,为了避免这类教师“内卷”,我园通过牵引校内外专家引领指导,以实施“个人考核+捆绑考核”的形式,通过给他们压担子,助力其绽放优秀样子。 三项研修 包括个人研修、校本研修和骨干研修这三项内容。 个人研修是基础,通过创建“一师一档”,引导教师合理规划个人专业发展的路线图,明确个人发展方向,选择开展适合个人发展的各项研修活动,每学期结束后让教师再翻一翻自己一学期的成长收获,加强自我激励。 校本研修是主体,在业务园长的牵引下开展研修活动。在研修过程中,以“问题”为抓手,以各类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旨归,通过开展一学期一个大研修主题和分教研组每周一个小话题,从各个层面突破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骨干研修促提升,我园推荐骨干教师参加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县中坚班等各级各类培训,着力提高专业素养,成为幼儿园内业务的主力。 三种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反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了三种反思形式。 第一是在阅读中反思。我们根据教师的分层建立了三个读书群,分层培训组长在听取组内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推荐书籍,每月按主题进行读书分享,让阅读积累底蕴,为反思提供强劲的动力。其次,通过一课三研、考核课、优质课展示等活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反思,发展教学的生长点。除此之外,我园每学期都会开展课程故事论坛,着眼于幼儿的观察研究,引领教师在日常教学之外梳理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共同解决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倡导教研组认领课题,将问题做成课题,促成在研究中反思。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是教育的“洼地”,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刚起步的园长,在办园管理和幼儿园的发展中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但管理者只要能以赋能为舵,掌管理之舟,定能在教育的海洋上乘风破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