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守护少年的你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校外培训“鸡娃”有法可制

培训班门口的海报

幼小衔接课程内容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规定,是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所依据的最高层级的法律之一。目前,已有线上教育平台受到政策调整的波动。宁波培训机构目前有没有受到影响?家长、学校的看法又如何?对此,记者做了走访。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文/摄

    走访

    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

    还在报名中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5月27日,社交平台上有高途集团(原名为“跟谁学”)内部员工爆料,高途集团小早启蒙项目被砍,团队成员数百人面临被辞。据业内人士猜测,此次裁员可能与教育行业政策变动有关。今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宁波的培训机构目前有没有受到影响?

    5月30日,记者在鄞州区嵩江中路附近走访了四家培训机构,发现仍有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小学课程教育。在一家培训机构,记者以家长名义咨询时,店员说道:“课标拼音、识字及速算课程,这些我们都有,有单独报的,也有放在暑假幼小衔接班里的。暑假幼小衔接班今年1月份就开始招生了,2月份就报满啦。现在没名额了。”

    当记者提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店员表示不知情,“这个不知道啊,我们还没接到通知,没有说起过。”一位多年从事培训教育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规刚出来,不太可能这么快就调整课程。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机构开始实行。不过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也学习了下,估计后续会有相关针对性的细则,到时可能就要严打整治了。”

    现状

    “身边的孩子

    基本都在提前学”

    “拼音怎么可能不学?身边的人都在学。”毛女士家住镇海庄市,儿子小名馒头,今年9月份就要读小学了。毛女士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她给馒头报了学拼音的培训班,一周一节,共18节课,四个月学完。

    毛女士说道:“我问了过来人,他们家正好一年级,班里大部分孩子在开学前是学过拼音、口算的,外面不学孩子会跟不上。”除了拼音,毛女士还在家里教孩子20以内口算,教识字。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孩子在读中班时,家长就开始让孩子学识字、数学等。

    提前学了就能“跑”在前面了吗?

    “未必啊!”小楠妈妈告诉记者,她在孩子读大班时就请老师教了100以内加减法,那时候常和小楠一起玩的同学萌萌还不会20以内加减法。今年读一年级,“没想到现在口算速度还是萌萌快多了。我们家做口算时总是拖拖拉拉的,不能集中注意力。之前学的全忘光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今日起施行,但家长担忧还是改变不了现状。“这个很难管控吧。有需求就有市场,还会有其他花样出来的。”一位姓陈的家长如是说。

    学校

    “零基础的孩子,

    跟得上教学进度”

    的。我们不倡导学龄儿童在外面上培训机构。不管学生上不上培训机构,我们会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确定教学节奏上课。其实,我们老师还喜欢从‘一张白纸’教起,因为社会上的各类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良莠不齐,有的孩子在早教班学的拼音,可能会出现发音、拼读不准确的情况,到了小学还要重新纠正,比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知识点更费劲。”

    李惠利小学办公室主任王碧波也表示,零基础孩子跟得上学校的教学进程。在李惠利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会安排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拼音教学,并且在识字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以101班为例,学校做了个调查统计。班里共41个学生,开学前零基础的孩子有4个。

    “但是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掉队的,有个学生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是零基础入学的,一开始,看到别人懂得比他多还哭过几次,但是他紧紧跟住了,上课特别认真。孩子的自觉学习,家长与老师的密切配合,让他进步神速。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他已经完全赶上,并超越了很多同学。所以家长要相信孩子,不用过于焦虑。”101班班主任林维蕴如是说。

    近日,记者走访了李惠利小学、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了解到学校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零起点教学。

    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张雪琴表示:“一年级教材的学习标准从没有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多少的识字量,会多少算术。我们是按大纲正常教学,对零基础的孩子来说是跟得上

    建议

    学龄前培养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更重要

    上小学前不学习课本知识,不代表对孩子完全放养,不管不顾。王碧波认为,幼小衔接不是语、数、外这些学科上的衔接,而是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孩子要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一下子适应。王碧波建议:“为了使孩子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首先,家长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改变一下,注重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

    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赖紫竹强调:“家长要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热爱学习、专心听讲、积极动脑、遵守纪律等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上了小学后是有跟不上进度的孩子,但那些孩子的主要问题在于家长在幼儿期间不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这些孩子不是因为课本知识零基础,而是因为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零基础。要让孩子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的重中之重是培养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十三条

    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合理安排未成年学生的学习时间,保障其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加重其学习负担。 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