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坐姿矫正器。学校供图 |
 |
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组织学生视力检测和电脑验光。学校供图 |
6月6日上午,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卫健委联手打造的宁波市医校共建近视防控圈项目经验交流会在宁波市眼科医院召开。首批参加防控圈建设的10家牵头医疗卫生单位及66家参加学校代表、各区县(市)教育局代表、宁波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专家委员会专家参加会议,将可复制推广的近视防控圈工作经验做了分享。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赵波 宁波推进医校共建 近视防控圈建设 2020年,宁波启动医校共建近视防控圈,通过多方通力合作,宁波市中小学近视率较上一年下降1.3%,朝着群防群治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据了解,我市已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专家指导委员会,市教育局携手市卫健委,正在开展医校共建近视防控圈建设。该防控圈以区域内一所眼科医院或眼科实力较强的医院为核心,与周边若干所中小学、幼儿园一起组成近视防控合作体,建立常态化、多层次的近视防控合作机制和合作内容。 目前,首批10个医校共建近视防控圈已立项,涵盖海曙、江北、鄞州、大榭开发区、奉化、慈溪、余姚、宁海、象山等地的6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会议对下半年加快推进近视防控圈及防近视方案研究、校医培训、视力健康干预、联合宣传、资源共享、实证研究等六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现场发布了宁波市近视防控专家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会上,首批参与近视防控圈建设的五家单位宁波市眼科医院、象山爱尔眼科医院、江北育才实验学校、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宁海县第一人民医院总结出近视防控专家团队入驻校园、高危及近视人群分类管理、建设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基地、建立专家家长沟通平台等具有地方特色、可复制推广的近视防控圈工作经验,并就此交流分享。 医院为学校提供 “一对一”服务 宁波市眼科医院介绍,医院通过拟定近视防控工作方案、开展校医和保健教师培训、开展视力健康预警干预、近视防控大数据实证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经验。 比如,根据结对学校近视普查数据,协同剖析学校视觉环境改造、阳光体育、课业减负等保障要素对近视率发展的影响,从视力健康预防、干预角度,提出“一对一”解决方案。医院还组织专家团队对结对学校近视数据样本进行比对分析,研究不同学校近视发病规律,配合教学环节总结提炼防控经验,探索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近视防控实践模式,并在防控圈内推广试点。 针对当前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宁波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宁波市眼科医院学术带头人袁建树提出了“预防要早,防治有道,治疗要少”的三原则。 他说,近视出现的年龄越来越小,近视防控的关口已经前移到幼儿园。袁建树认为,早期预防应该改变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多接触大自然,大幅度压缩教室内的文化课。 社会培训机构也应纳入到近视防控中来。培训教室的灯光、课桌,培训时间的安排等,都应该接轨学校的近视防控,不能让周末的防控成为盲点,行业发展也要遵循近视发生发展的规律。 为孩子视力保驾护航 两所学校分享经验 学校,是落实近视防控工作的关键一环。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2020年底与慈溪市人民医院成为宁波市首批医校共建近视防控圈立项单位,医校合作为学生建立视力档案。医校协作开展视力跟踪监测工作,统计分析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等,为重点人群学生建立视觉健康档案。检测后通过班主任发放一张信息卡,家长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学生视力报告,第一时间掌握孩子视力信息并开展后期干预治疗。 江北育才实验学校在二年级两个班级试点安装了坐姿矫正器,获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目前,学生看书、写字的姿势端正了,下个学期,学校将在一年级各班全部安装坐姿矫正器,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生晚近视甚至不近视。 此外,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改造硬件设施、减轻课业负担等经验做法,都可圈可点。 下一步,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将继续联动,推动全市医校近视防控圈建设,争取在近三年内建成30个医校近视防控圈。继续深化医校合作,督促各防控圈制定科学的年度工作计划,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创新防控手段,推动学校近视防控科学化、制度化、系列化建设,提高学生近视防控的针对性,形成百花齐放的学校近视防控生态;利用医院、学校宣传资源,大力宣传近视防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全社会关注学生近视防控的良好局面,为孩子们保持明亮的双眼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