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野象,悠哉地走进村落与城镇,沿着街道列队“轧马路”、闲逛、觅食…… 近日,云南15头亚洲象离开原有栖息地,一路北迁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监测情况显示,截至6月6日9时9分,15头北迁亚洲象持续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西北部活动,人象平安。 监测显示,该象群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象群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峨山县,迁徙近500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 “亚洲象迁移扩散是常见现象,但以往都在一定范围的几片栖息地循环觅食、迁移,这次一路向北到这里是非常罕见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长期跟踪研究亚洲象,他说亚洲象如此长距离北迁,在我国尚属首次。 “我们也无法判断终点何处,气候、食物、水源能支持它们走到哪里还需要进一步监测、评估。”陈明勇说,这次野象北迁可能是“没有目的地”的旅行。 主讲人 宁波市第七中学 陈家晶(教师) 刘奕睿(学生) 参考资料 央视 新华社 流浪野象 “肇事”连连 监测显示该象群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 4月16日,17头野象进入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4月24日,2头大象返回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象群变成15头。 5月16日,象群到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 5月24日,象群进入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的村庄后,一头幼年小象狂吃约200斤酒糟而“醉倒”在大维堵村小寨组,因睡过头而掉队落单。 5月25日,落单的小象跟上队伍,15头象集体在峨山县境内逗留多日。 6月2日晚,象群沿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野象过境,肇事连连。据云南官方通报,短短40天,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路“象”北 众说纷纭 一路“象”北为哪般?关于这个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暨国际磁生物学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谢灿推测,这些亚洲象一路向北,可能与太阳活动激发了其迁徙本能有关。“云南的亚洲象群开始北迁的时间,与太阳风暴、地磁暴发生的时间吻合。”谢灿称,一种可能是,太阳风暴诱发了地磁暴,而地磁暴以某种方式激活了这群亚洲象的迁徙本能。 而另一种一度让许多专家认同的观点就是“迷路说”。 这种观点认为该“野象旅行团”的“导游”——头象,已经迷路了。偶尔一次误打误撞出走后,头象想带领象群重返保护区,可惜却已经迷路了,所以无从返回,才会“一路象北”,闯下许多祸端。 这次象群东移北上行为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能并没有确切的外部诱因。但不管是哪一说给出的解释,象群终究还是离开了它们原本的家乡,或多或少,原栖息地生态不适宜象群生存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免有人要问:明明生活在保护区,为什么还会有栖息地被破坏的担忧?这难道不是杞人忧天?对于这个疑惑,有专家给出了解释:这片保护区,它的保护目标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等多种生态系统,还有亚洲象、绿孔雀、长臂猿等,它是一个综合的保护区,是一个生态系统保护区,不是亚洲象保护区。言下之意就是:亚洲象本来就是“借宿者”而非“主宰者”,象群出走也是生物种群规模扩张而产生的自然扩散现象。但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当下人类在生态系统保护上“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窘迫现状。 其实,象群出走伤人的案例不止这一起,只不过这一次北上的动静更大,更广泛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放眼世界,全球范围内动物离开原栖息地而造成人类损失的事也不在少数。而那所谓的“原栖息地”,更多是人为划定、建设的“保护区”“保护林”。这其实和现阶段保护区的“封闭式”保护模式也有不小的关系。“封闭式”保护模式,顾名思义,即对保护对象严防死守,禁止一切开发利用行为,这也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现行的保护方式。一方面,这能够对亚洲象种群起到保护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导致象群栖息地“岛屿化”、象群出走“肇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迷途知返” 难在哪儿? 目前,云南省已紧急成立亚洲象群北迁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来防范人象冲突,“管住人,盯住象”,是防范人象冲突时的理念与原则。而现在对于象群北迁的情况,主要方针还是疏散当地群众、提前发布预警,尽可能的减小对沿途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然后才是考虑如何让象群返回勐养子保护区。 据已有经验,亚洲象离开原有活动区,在外活动一定时间后会自行返回原有栖息地。 亚洲象是现生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之一,活动范围大,多呈群体活动,特别是近年来亚洲象对人类种植的农作物有很强的适应性,不惧怕人类,且有一定的攻击性,因此,让象群“回家”应建立在亚洲象自行返回的基础之上,加以适当的人为干预,如:引诱并在返回路线上补充食物,而在另一些通道加以围堵等。据了解,这个象群中已有两头亚洲象自行返回原栖息地。 可喜的是,一边是野象群步步紧逼的迁徙,一边是当地政府有条不紊的应对,让象群有吃有喝有跟踪的同时,也让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从原先的恐惧和制服,到尊重和共生,这或许能成为中国社会探索解决“人兽冲突”的新范本。 然而,透视事件的根本,还是要解决栖息地被破坏的问题。试想:如果现在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极好,那么还会出现类似象群出走这样的事件吗?就算出现了,人们的处理方式还会这么被动吗?可惜,现在许多人在描述这场针对野象群的“劝返”行动时,还使用的是“迷途知返”之类的字眼,字里行间透露着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高傲、轻蔑。殊不知,更需要迷途知返的,其实是人类。 我们说,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从小就一直得不到父母的陪伴与关爱,那等他长大成人以后,父母再多的补偿也于事无补。现在的人类,其实也更像是“补偿式”地在对动物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保护。反思我们人类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如果人类从一开始发展的时候就能够意识到生态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我想现在的情况也不会那么糟糕。所幸,事态还没有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如果人类现在能意识到问题所在,改进发展模式,严格执行可持续发展计划,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个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愿,“野象旅行团”归来时,回到的,能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