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风光 |
栀子花开的毕业季如约而至,是读研?是就业?还是创业?如何抉择成为大学毕业生关心的热门话题。宁波工程学院以培养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每年有接近95%的毕业生都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宋超 互相“感染”,抱团考研“上岸” 宁波工程学院毕业生的考研成绩格外喜人,2021届毕业生共有593名同学考上了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8%。其中考取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高校、泰晤士报排名前100的高校共有211人。 “军旅生涯给了我们更加顽强的意志,部队养成的集体观念也让同是军营出来的我们成为了考研路上志同道合的伙伴”,相同的入伍经历让四人很快聚到一起,共同立下考研目标。在四人小分队里,蔡欣作为三年省政府奖学金获得者,在学习上起到榜样作用;毛凯伦性格内向,善于收集考研学习资料;陆涛则把从老师和考研前辈那里得到的经验进行提炼分享;徐锦波性格开朗幽默,能够充分发扬苦中作乐的精神调节学习压力。正是从部队中培养的团结拼搏精神,让四人互相扶持同甘共苦,为同一个目标而战斗。建交四位退伍大学生考研齐上岸一度成为校园美谈,在广大学生中产生积极影响。 宁波工程学院风华校区7号楼625寝室,是传说中的学霸寝室。这个寝室的6个小伙子,4个成功考研“上岸”,1个以国考同岗位综合成绩第一考上公务员,1个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网易工作。在四年中,他们6个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全寝室没有挂过一门科,而且他们所有人的成绩在同专业中始终保持着前50%。他们并不是“书呆子”,寝室中的每个人都是体育健将,有院足球队队员,也有院篮球队队员。他们以自己的微光,来照亮全寝通往成功的路。 毅然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宁波工程学院毕业生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将青春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程祖顺,一个生于长于浙江金华的男孩,土木工程专业2014级学生。2018年,本是忙忙碌碌找工作“进军职场”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到西藏参军,最艰苦的地方,难不住最坚强的人,从第一次走巡逻路,面对毒虫、蚂蝗、毒蛇袭扰的束手无策,到后来轻松面对的从容淡定,或是帮助新同志解决问题的游刃有余,中途遇到的一切困难,都成了他不断进步的养分。他曾荣获军事技能比武综合成绩第三、优秀义务兵、获嘉奖一次,担任尖刀班副班长,参与边境巡逻任务数次被CCTV军事频道播出,作为优秀大学生士兵成功考取陆军工程大学继续深造,成为部队干部重点培养对象。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而我坚信来到阿克苏奉献青春将是我无悔的选择。”车辆工程2020届毕业生陈奇参加新疆专招计划,成为一名援疆大学生干部。在校期间他一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在党支部、公寓以及班级里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目前,他在阿克苏库木巴什乡乡镇从事基层党建和综治工作,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在宁工,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毕业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发光发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届毕业生于洋毕业后选择干自己的老本行,他成功进入浙江移动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担任项目经理一职,工作以来,他负责的宁波市智慧政协开发项目、宁波市“数字人大”二期采购项目、国家税务总局慈溪市税务局桌面云服务项目等获得了广泛好评,90后的他在毕业后,用两年时间成长为国有企业的青年业务骨干。 专业知识和能力是一块创业敲门砖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专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依托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全方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20年学校孵化基地入驻创业团队38个,毕业出园7家,其中有3家入驻宁波慧谷。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创业也涌现出许多典型代表。 英语专业2018届毕业生杨江是贵州苗寨里走出的大学生,毕业后开发地方产业助力家乡脱贫的想法在他脑海里生根发芽,他将目光投向苗寨传承千年的古老手工艺——蜡染,2018年7月创办了成立宁波染语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行业联合指导、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时尚产品打造、电商营销等举措,杨江创办的公司逐步成长为一家蜡染文化创新型电商企业,推动非遗工艺生活化、时尚商品化和发展可持续化,带动家乡就业1000余人,在脱贫攻坚和服务乡里上作出突出贡献。 荣获宁波十大创业新秀的万汉林是该校省级优秀毕业生,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先后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校一等奖学金”“建设集团奖学金”等。2011年毕业后开始创业,白手起家创立余姚市宝塑贸易有限公司,确立“互联网+改性塑料”思维,推动研发创新,生产新型可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创立的公司目前年产值达7000余万元,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塑料大王。 招生政策 宁波工程学院2021年本科招生计划总数为4040名,较去年增加200人。浙江省招生计划2660人,其中专升本计划560名(已完成预录取),普通本科招生计划2100名;省外计划招收1380人,面向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方向,紧密对接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浙江万亿级产业和宁波“246”产业集群,对社会急需、产业急需的专业招生计划作了倾斜,计算机类、经管类等热门专业的招生计划数有明显增加。 今年普通类分段由原先的三段调整为两段,请考生仔细阅读高校招生章程,结合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位次号,理性报考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