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本期,记者走近邵迎春、戴文军、张力、李霞四位老师,了解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以此号召更多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岗位,用实干将梦想照进现实,激励党员同志们争当时代先锋,献礼建党百年。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通讯员 陈健 宁波中学校长 邵迎春 为国储才,建一流学术高中 “1994年,在宁波师院就读期间,我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意味着什么?对当时的邵迎春来说,党员,就是冲得比别人前面一些,做得比别人多一些,担得比别人重一些,什么都要做得更好一些。 学生时代,她走进革命老区义务支教;走上教师岗位不久,就获得了浙江省教坛新秀一等奖;哪怕挺着大肚子,仍陪着高三生奋战到了高考前的最后一天……就这样,怀着对教育事业和党的热爱,邵迎春身体力行践行着“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毕生心血”的誓言,把青春与汗水挥洒在教育事业的热土上。 “百廿宁中,为国储才。”如今,作为宁波中学的引领者,邵迎春更是满怀教育激情,向着“建一流学术高中,毓拔尖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大步迈进。二十七载党龄,赋予了邵迎春一份奉献与担当,未来,也同样激励着她一如既往奋进在党旗下。 李惠利中学党委书记 戴文军 投身艺术教育 奏响华彩乐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命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担当党务工作25年、党组织负责人10年,宁波市李惠利中学党委书记戴文军说,身为共产党员,应当怀抱灼热坚定的信念,厚植教育热土的初心,谨记党的嘱托,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做好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多年来,戴文军致力于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创办初中艺术班、高中艺术班,成立艺术教育中心和获得宁波市艺术特色项目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倾注心血和汗水。 作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他始终铭记责任,全力以赴,打好干部队伍“团结牌”、学校廉政“惠利牌”及党员队伍“锋领牌”,推动党组织建设一年一个台阶取得成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党委副书记 张力 我愿做校园里不锈的“螺丝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恪尽职守,不负初心,认真落实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甘心情愿做那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任教多年,这是张力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现为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他,深知党建引领工作对一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他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努力把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试点工作与学校(德育、教学、队伍、生态、服务社会)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带动学校各个支部以“三创联动”为引领,强化党建品牌,发挥党员“锋领”作用,攻坚克难,把党旗插在教育教学阵地上。 “做老师,要严谨治学,引导学生在求知中提升技能,学会做人;做党员,要以身作则,始终抱着一颗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心。”面对荣誉,张力总是云淡风轻,他说,这不过是一枚“螺丝钉”的信念和坚守。 效实中学学生处主任 李霞 丹心援疆不负使命 齐耳短发,戴着眼镜,看起来文气柔弱的她,内心深处却始终蕴藏着不息的青春激情和高远的奋斗梦想。 她叫李霞,现任效实中学学生处主任、政治教师,2003年,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2015年,李霞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前往新疆支教。援疆期间,作为援疆教师领队的她,带领全体教师将宁波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援疆第一线,助推受援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更进一步,并在高考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身为思政教师,李霞总是对自己说,教育,即教书育人。她注重通过课堂内外渗透正确的价值理念,让学生真正成才成长。 十余年来,无论月湖之畔还是天山脚下,她一如既往地将党员的担当放在心间,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课堂,并为此不断地奉献着、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