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离孩子们近一点。”两年前,还是宁海县教育局学前教育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学前办”)主任的她,主动提出调岗,重新回到幼儿园。 从孩子们口中的“老师姐姐”“老师阿姨”,再到如今的“园长妈妈”,岁月改变了孩子们对她的称谓,却没有消减她的教育热情,她一直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师德之花。她就是宁海县桃源中心幼儿园园长丁莹莹。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章丽丽 人物简介 丁莹莹 44岁 宁海县桃源中心幼儿园园长 浙江省春蚕奖 浙江省最美幼儿园教师 宁波市名教师 宁海县名园长 潜心钻研,带出体育特色幼儿园 1995年8月,刚刚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丁莹莹分配至宁海实验幼儿园,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幼师。刚开始参加工作,熟悉环境,熟练流程,占去了她不少休息时间,热爱学习钻研的她并未因此放松自己,1996年就成为了全国幼教研究会会员。 1997年,宁海实验幼儿园被评为省幼儿园基本体操训练基地,她被委任为学校体操队的教练。担子重,压力大,她却迎难而上,勤钻研幼儿的训练方法,细琢磨动作的技巧,对幼儿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她所带领的幼儿体操队和老师健美操队连续八年获得了省一等奖,编排的舞蹈获评国家优秀节目二等奖。 2005年,她又开始潜心钻研幼儿小篮球运动。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带着全园幼儿开始小篮球训练。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实效。2009年6月,幼儿园特色篮球队受浙江省体育总局的邀请,代表浙江省体育总局参加省社区运动会的表演。2010年10月,全国体育教育大会在宁波举行,小篮球又作为宁波市唯一一个幼儿园代表参加开幕式表演。丁老师潜心钻研的幼儿小篮球运动已连续十届荣获省特色体育大赛一等奖。这些体育特色项目,从丁老师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依旧在全省、全国性舞台上大放异彩。2019年、2020年,丁莹莹主编《幼儿篮球》和《基于儿童本位的课程故事创生》两本书籍,让全省的幼儿教师都有所受益。 因为想念孩子们,她离开了县教育局 在丁莹莹的带领下,宁海县实验幼儿园培养出一支团结、互助、积极、创新的教师团队。这些年,她凭借自身努力,获得了县骨干教师、县“十佳班主任”、市学科骨干、省“幼儿园最美教师”等荣誉和称号,一连串的荣誉也记载了她一路的艰辛。要问她柔弱的肩膀如何担起这些重任,她会打趣地回答,“我姓丁,就为当一名好园丁啊!” 领导和同事眼里的她,从幼儿园的一名普通教师,到幼儿园的副园长、园长,再到教育局的学前办主任,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是兢兢业业、成绩斐然。 但在2019年,担任了3年宁海县教育局学前办主任的她主动提出调岗,重回幼儿园。问起原因,她笑着说:“我想离孩子们近一点。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很满足。”离开幼儿园三年,她想念孩子们了。 丁莹莹没有选择原来的幼儿园,而是去了一所从零开始的幼儿园——宁海县桃源中心幼儿园。那时候,桃源中心幼儿园正在建造中。大到园所的外在环境,墙饰、教室、走廊、楼梯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装饰;小到教室里老师的私密空间、办公桌的位置摆放……丁园长都亲力亲为。她还坚持要增加原本方案中没有的“空中农场”,她说那是培养孩子动手和劳动能力的重要场地。 “我们幼儿园90%都是刚毕业的新老师,没有经验。这么多事情要做,大家都很忙、很辛苦。但丁园长对幼教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年轻教师,还有我们这些老教师。她是我们的顶梁柱,是定心针,在我们有时感到倦怠时,拉着我们重新找到教育的初心。”该园副园长陈海俏如是说。 从借读到搬新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幼儿园在2020年9月份开班时,第一批学生在宁海实验幼儿园湖西园借读。陈海俏老师说道:“因为是借读,老师们有点拘谨,尤其是搞活动布置环境时,怕把墙弄脏,把灯弄坏。丁园长就经常关怀老师们。去年冬天,她还准备了拆盲盒的惊喜,给47位老师都挑选了一条围巾。特别巧,我拆的那条正是我想买的围巾。” 王一凡是一位年轻教师,刚来新园时,高强度的工作有点让他不太适应。“其实对新老师来说,领导的关心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丁园长总是会在细节上营造融洽的团队氛围,她是我们的主心骨,把大家都拧在一起,让大家开心地忙碌着。” 对于一所全新的幼儿园,如何从头开始构建与实施园本课程?如何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是园本课程建设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小主人,丁园长又利用幼儿园搬家这个大事件,生成了新家课程、小主人课程等全园性的主题课程。 去年10月,当孩子们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后,老师们便开始向孩子们介绍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园信息。幼儿园搬新家,从老师的热点话题,变成孩子们的话题。我们的幼儿园在哪里呢?我们要为幼儿园置办些什么物品?搬新家了,我们能做些什么?抛出这些问题后,老师们组织了去新园“秋游”,带领孩子观察教室、操场、功能室的环境与物品,以画一画、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孩子建立对“幼儿园环境”的印象和概念。 小二班的金奕宸爸爸说:“在与丁园长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时时都能感受到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搬迁新园时,该幼儿园赋予孩子自主选择教室的权力,让孩子一起动手搬新家;还举办迷你“乔迁宴”,发放宁海传统习俗中的“进屋馒头”;制作邀请函、迎接和招待其他班级的“小客人”;设立“小管家”职位,让孩子们“竞聘上岗”,增强孩子们独立自理的能力…… 令李孟美妈妈印象深刻的就是搬新家,她说:“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讨论,还搜罗了幼儿园里的箩筐、推车等搬运工具,从家里带去了盒子、袋子等收纳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沟通能力突飞猛进。孩子们在物品收纳中建立空间感觉,在物品整理中学会收纳分类,在打包中巩固数的概念。” 丁莹莹始终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享受自由与自主是孩子的权力。教师是一个合作者,理应分析和回应幼儿的疑问和需求;同时,教师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需要排创造开放的环境,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在幼儿园里,丁园长总有想不完的创意和点子,让老师和家长眼前一亮,她说:“我希望让自己这颗热爱幼教的心带领年轻教师,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陪伴幼儿成长。”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