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人尊崇并铭记的教育家,不仅仅在于他们卓越丰富的教育思想,更在于他们鲜明浓厚的人文情怀。作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杨贤江三十六年的人生极其短暂,却闪耀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斗志和有识之士的探索历程。重新梳理杨贤江的人生历程,深度解读杨贤江教育思想的深邃价值,挖掘贯穿其中的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慈溪市周巷中学 陆萍 毛建忠 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忠诚的共产党员 理想信念和信仰追求,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和发展方向。杨贤江不仅仅是一位立志改良社会的有为青年,也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更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 (一)结识其他爱国知识分子,树立了救国救民的伟大信念 青年时期,杨贤江参加了由李大钊等发起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结识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这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带动下,杨贤江逐步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观点,并由此树立了改良社会、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 (二)接触马列主义伟大思想,体会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 1921年初,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杨贤江担任《学生杂志》编辑一职,主要从事翻译、编辑等工作。在这里,杨贤江先后结识了沈雁冰、董亦湘等一批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员。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杨贤江感受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伟大志向,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 (三)翻译或编著相关著作,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 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学生杂志》编辑的时候,杨贤江接触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等著作,拓展了自己的教育理论视野。可以说,1920年之前,杨贤江的教育思想还停留在较为质朴、原始的知识传授层面。1921年之后,他的思想觉悟和眼界认知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教育思想提升到了前瞻性、革命性的认知觉醒层面。这是一种超越,也是一种蜕变,更是一种成长。 伟大的现代教育理论家、 卓越的爱国教育人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杨贤江的教育思想,渗透着主题鲜明、内容厚重、情感丰沛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充满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从谋生手段到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了先进的教育思想 在高小毕业后,杨贤江便被破格留任为小学教师。1912年秋,17岁的杨贤江离别故乡到达杭州市,以优异成绩考进当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启了系统的高等教育求学之路。1916年,满怀教育理想的杨贤江任职于当时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担任学监和教育科助理,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段谋生历程。1920年的广东之行,他看到了军阀混战、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惨景,认识到了当时中国的根本性问题,促使其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奠定了基础。1921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学生杂志》编辑一职的时候,杨贤江接触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的思想,终于从中认识到了教育思想的真谛和使命。 (二)从“本我、自我”到“超我”,彰显了浓厚的爱国思想 杨贤江的一生可以大致分为从“本我、自我”最终实现“超我”三个阶段。“本我”阶段,主要是指1920年之前的人生历程。在这个阶段,杨贤江主要是想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收入相对稳定的教师职业,从而满足一定的生活需求。“自我”阶段,主要是指1920年至1921年的人生关键历程和重要转折点。在这个阶段,杨贤江清楚地看清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即军阀的割据混战和残暴统治、民众的悲惨生活和底层地位、社会的千疮百孔和内忧外患,使得杨贤江处于悲愤却无奈的境地。“超我”阶段,主要是指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员的人生历程。杨贤江不仅坚定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并开始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从中寻求到了一些救国救民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观念。从此,杨贤江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到了解放民众思想、解救中华民族、促成社会改革的伟大实践。 杨贤江教育思想的 时代意义和人文价值 只有短暂的三十六年人生岁月的杨贤江之所以被后人尊崇并铭记,不仅仅在于他的教育思想,更在于他的理想信念、奉献精神、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节点,我们缅怀并推广杨贤江的一些重要教育思想,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和人文价值。 (一)以杨贤江的人生历程为素材,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时代责任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当今综合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情怀,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更间接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风气。21世纪是知识涌现的时代,这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时代责任提出了新的期盼。杨贤江的教师职业经历,就是一段极富职业内涵、值得细细品味的素材。我们不妨以杨贤江的人生历程为素材,以教师职业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杨贤江关于教师职业的思想观念和前瞻观点,进而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时代责任 (二)以杨贤江的教育思想为依托,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当前人才培养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当前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思想较为独立、个性非常鲜明、价值观念差异显著的现状。面对诸多挑战,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更要培育学生的道德定力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确立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着力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方向,提升道德定力,匡正价值取向。学生的发展,不仅仅要关注自身个体的学习能力与学科技能,更要把个体发展投入到为祖国奉献青春、为社会添砖加瓦、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伟大实践中。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歇。杨贤江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也将随着岁月的沉淀,日益显示出内在的丰沛思想和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