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地启动暑假托管服务的消息成了热点。 有人说,学校暑假了还搞托管服务,学生假期要来学校,教师们的寒暑假要取消了。 乍一看,似乎真有那么点道理。学生在学校,老师就得在学校,这么一来,不就是相当于取消了老师们的假期么! 当老师最大的职业优势,无非就是有两个长假,如果取消,显然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难怪,一听说要“取消寒暑假”,引发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 当然,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事实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因为,不会所有的学生都来学校。暑假托管服务并不是学校办补习班,并不具备补习班的功能,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说得通俗点,主要就是给那些没有能力在假期照顾孩子的家庭提供方便。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很多家庭都不会送孩子来学校。既然不是所有学生都来,当然也就用不到全部老师。 上海自2014年开始就实施了类似的政策,数据显示,一共服务小学生超过18万人次。平均下来,每年也就两三万人次。而上海市的在校小学生数量,每年都保持在70多万人。可见,参与托管服务的小学生比例并不大。而且,上海市还采取招募大中学生志愿者参加的办法,这些年有超过6万名志愿者参加服务。显然,学校教师承受的压力并不大。至少,不会严重影响教师正常放暑假。 对于平时课后服务,教育部早就明确说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社会力量参与。 比如北京市,就是在老师自愿参加的前提下,以“引入社会体育、艺术和美育方面的优质民办机构资源;发挥公益组织力量,少年宫教师可派驻到各个学校去辅导学生,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共青团组织等也可参与”等形式,作为服务资源的补充。 平时的课后服务如此,暑假的托管服务,当然也可以照此办理。 如果学校有足够多的老师有时间、有精力、甘于奉献,那么参与托管服务,既能实现个人价值,也能取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如果老师们不愿参加或参加的人数不够,可以从社会上购买服务或引入公益组织,事情照样能够解决。 所以,把“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解读为“取消教师寒暑假”,是有些想多了。 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