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所谓的“不听话”“小偷小摸”等“叛逆”行为,作为老师该如何教育呢?当了20多年班主任的余姚市凤山小学教师蒋玲波认为,作为教师需要思考适合孩子的教育,以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赋予尊严和价值感,帮助其成长和转变。 栏目主持人 记者 樊莹 特邀班主任 余姚市凤山小学 蒋玲波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他的故事 课桌上的铅笔盒不见了 “蒋老师,小博(化名)在教室里哭得很伤心,说妈妈买给他的生日礼物——一个变形金刚铅笔盒不见了!”一天早锻炼结束后,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有学生急匆匆跑来说。 我放下手中的工作,起身进教室。教室里闹哄哄的,孩子们交头接耳,看到我进来,一下子安静下来。我径直朝小博同学的座位走去。孩子眼睛红红的,脸上还挂着泪水。 “小博,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我一边安抚孩子一边轻声问。小博回答道:“蒋老师,我记得很清楚,新铅笔盒出去前还放在课桌上,回来就不见了。”这时,小亮的同桌举手道:“老师,我看到小亮课桌里有个新的变形金刚铅笔盒……” 话音未落,小亮大叫了一声,然后用力推了下同桌。大幅度的动作,让课桌里的铅笔盒掉了出来。小博一下子认出了,这正是自己的变形金刚铅笔盒,班上的氛围一度有些紧张,所有人齐刷刷地看向小亮。 我的观察 行为背后渴望被关注、关爱 其实,小亮的情况比较特殊,单亲家庭出生,常年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忙于工作且脾气不大好,无暇管孩子,常常是奶奶帮忙照顾吃穿。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性格倔强、情绪不稳定,偶尔有出格的行为。 考虑到下节课马上要开始,我劝说学生好好上课,铅笔盒暂时拿回办公室。午休时间,我单独找小亮聊天。小亮一开始防备心很重,噘着嘴,一言不发。我拉着孩子坐下“拉家常”,将紧张的氛围缓和下来。 “最近你总是闷闷不乐,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今天你拿别人的铅笔盒,背后是什么原因,能告诉老师吗?”我用柔和的语气问道。 停顿了几秒,小亮突然眼眶湿润,哽咽道:“别人过生日的时候都有父母送生日礼物,但我从来没有这些,我想把铅笔盒拿回去告诉爸爸和奶奶,我也想要新铅笔盒。”原来,他的异常行为背后是一种渴望得到关爱的心理。 “这是别人的物品,没有经过物品主人的同意,是不能随意拿的。”我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铅笔盒,想借来看看,可是这个方式不对。一旦我们养成坏习惯,久而久之,后果很严重!” 放学后,我给小博和小博妈妈说明情况,铅笔盒继续放在办公室里。第二天早自修,小亮和小博两位同学都在,我当着全班的面解释道:“因为小亮很喜欢这个铅笔盒,想借过来看一下,但没有跟小博打招呼,造成了误会。现在小亮想亲手把铅笔盒还给小博,并表示诚挚的歉意!”在掌声中,小亮将铅笔盒物归原主并说了“对不起”,小博同学双手接过后,接受了道歉。 我的行动 帮孩子疏导情绪,打开内心 这件事后,我持续关注小亮。一天,我还没走进教室,远远听到吵闹声。原来,小亮不交回家作业,还乱扔本子,与小组长发生了冲突,把小组长气哭了。 我把小亮叫到心理室。一开始他以为我会严厉批评,低着头,直到我拿出一袋没吹过的气球,他的脸上出现疑惑。 “小亮,我们一起来吹气球吧!”我提出一起做游戏的建议,小亮愣了愣。见我开始吹起来,他也接过一个没吹过的气球,一口一口地吹,没一会儿小脸涨得通红。 这时,我说:“气球就像自己的肚子,如果总是生气,就会‘爆炸’,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我们要以健康的方式消除心中的怒气,如运动、深呼吸等。同时,还要想想这件事是否值得你生气。小组长督促你交作业,也是为了你好,你却反过来向对方大喊大叫,是否应该呢?” 随后,我提出建议:“不愿交作业是不是有题目不会做?来,拿出来,让蒋老师看看。”我开始耐心地指导他完成作业,并嘱咐他亲手交给小组长并好好表达歉意。小亮回到教室后照做了。 后来一有时间,我也会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孩子辅导功课,跟他谈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人般的关爱,让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看到我开始主动打招呼,在校表现也好很多。 他的改变 从忧郁变得开朗 小亮虽然只是五年级的孩子,但稚嫩的脸上总会露出不符合年龄的忧郁,因为回家总见不到爸爸,妈妈也不常来看自己,小亮常常觉得自己可有可无,非常孤单。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身心成长有重要意义,我决定对小亮家进行一次家访,希望凝聚家校教育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与小亮父亲面对面促膝畅谈,可以感受到他对孩子有望子成龙的想法,但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达不到预期,就会急躁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压力对小亮来说很沉重。 小亮爸爸总是以“工作忙无法管孩子”为理由解释一切,对此我提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时间长短不是阻碍父母与孩子建立联结的真正因素。是否能全情投入,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才是最关键的。” 家访结束前,我建议:1.要改变教育方式,不溺爱、不粗暴,配合老师逐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2.多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并告知孩子在家的情况,共同教育孩子。 后来,我又家访了几次,与家长一起尝试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我还在班中安排优秀的同学做小亮同桌,鼓励小亮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多肯定他的表现。经过循序渐进半年的努力,小亮开朗了许多,开始融入班集体,学习上也有进步,还能给予别人适当的帮助。 毕业多年后,孩子遇到我,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蒋老师,真幸运能遇到您,谢谢您!”这句话令我心里暖暖,倍感欣慰。 班主任说 最好的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艺术,都根植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需要老师用心观察、正确引导,再通过家校合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努力促使孩子不良行为不断减少。持之以恒,让孩子们觉得成长中能遇到我们是件幸福的事,这才是一位教师的最大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