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绘画。 |
 |
老师向学生讲解绘画技巧。 |
炎炎暑假里,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忙于生计,他们只能留守家中;有这样一群美术老师,他们走进乡村,手把手地教孩子学习画画,不计报酬,只为点亮孩子心中的艺术梦。 7月10日,在古林成人学校二楼的一间教室里,这群孩子和美术老师的梦想故事就此开启,这也意味着,由华茂教育基金会和现代金报联合举办的“彩虹少年成长计划”暑期公益美术班正式开班。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文/摄 老师先让 孩子们了解宁波 夏日午后,窗外蝉鸣声声,但“彩虹少年成长计划”暑期公益美术班的教室里,却十分安静。 25个孩子齐刷刷挺胸端坐,他们的课桌上,依次摆放着志愿者们送来的铅笔、橡皮、马克笔、卡纸等画材,期盼已久的美术课马上就要开始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正式上课前,我们来聊聊自己的家乡吧。”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来自风之谷艺术机构的葛金雅老师以“家乡”为话题,迅速和孩子们聊上了。 “我的家乡在贵州,那里有青青的高山。”“我的家在四川,那里也是大熊猫的家乡。”……说到家乡,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来了,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想向更多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宁波。”说着,葛金雅老师打开PPT,以影片和图像,让孩子发现宁波的城市魅力和底蕴。 雄伟壮观的杭州湾大桥、书香浓郁的天一阁、粉白甜糯的宁波汤圆……从建筑到美食,从交通到人文,每当镜头闪现出“宁波特色”,总能引起孩子们的一阵赞叹,原来宁波还有那么多的特色和趣味,是他们从未曾知晓的。 一名孩子“抱怨”自己的暑期生活 讲解完构图、布局等理论知识后,葛金雅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创作想法,将所有人分成建筑、交通、美食等多个组别,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画出心中所想。 四年级的宸宸选择美食组,他将和其他三位同学一起画宁波的各色美食。古朴的瓷碗、滚圆的汤圆……宸宸一边观察着老师发下的照片,一边在白纸上认真临摹,不出一会儿,就画出八九分样子。 “我最喜欢吃宁波汤圆,一顿能吃一大碗呢。”说到最爱的宁波小吃,宸宸露出一口大白牙,嘿嘿直乐。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贵州长大,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轮流带,爸爸妈妈常年在宁波打工。直到六岁,他才被接到宁波上学。 “在贵州,每天早上,只有公鸡的打鸣声,可是在宁波,实在太吵了。”聊着聊着,宸宸忽然抱怨起来,尽管在宁波生活多年,但始终不太习惯每天被叫醒的方式。原来,在工地上班的爸爸和在工厂上班的妈妈每天都需要早起,凌晨四点,是爸爸出门的时间,早上六点,是妈妈出门的时间,等爸妈再回到家,常常是晚上8点了。当暑假来临,被迫吵醒的清晨,漫长孤独的白天,成了这个小男孩最想念老家的原因。 “我最想爸爸妈妈可以多陪我去外面玩,不过,我不敢跟他们这么说,他们工作太忙了,我不能提那么多要求。”宸宸吐吐舌头,问道,“我很喜欢今天的美术课,下次老师还会来教我们吗?” 为孩子们打造有意义的暑期生活 “这些孩子大多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在学习上、心理上可能缺少父母的陪伴,这也是家长们心有余力不足的困难之处。”说到这,葛金雅老师也不由得为“彩虹少年成长计划”点赞,她认为,免费为困境儿童开设暑期公益美术班,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绘画展示平台,也便于关注困境儿童的情感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亲情关爱和心理抚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据悉,本次活动由华茂教育基金会和现代金报联合主办。长期以来,华茂集团始终在教育公益领域潜行深耕,并于2013年华茂发起“彩虹计划”,在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建成15所彩虹之家,累计支出资金1132.48万元,惠及近6000名困境留守儿童。其中,作为“华茂·彩虹计划”系列项目,“彩虹公益夏令营”这场温暖的“公益之约”已坚守至第九届。 2021“彩虹少年成长计划”公益夏令营共辐射200余名学生,在为期2个月的时间内,将不定期组织来自宁波周边乡村学校的青少年和华茂“小候鸟们”走进宁波科探中心、梅山沙滩等地,通过亲近自然、探索科学、感知艺术,拓宽视野,公益美术课就是主要活动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