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仪同学坐着轮椅来参加比赛。 |
7月10日下午,来自宁波各中小学的200多名写作高手相聚鄞州中学,“我与宁波这座城”征文大赛的决赛在此举行。 决赛以现场作文形式展开,直到开赛前一刻才揭晓各组别的作文题目,在初赛中胜出的选手们都是写作佼佼者,现场比拼文才,一展实力。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林涵茜/文 张培坚/摄 不少考生早早到场 还有考生坐着轮椅参赛 本次比赛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前期的初赛共收到参赛作文近2000篇,经评比,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胜出的共251名选手进入决赛。当天实际参加决赛的共221人。 选手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冒着盛夏酷暑,早早来到比赛地点——鄞州中学。选手们大多很轻松。初中组选手贾同学来自海曙区储能学校,他说参加这次比赛是语文老师推荐的,“自己平时作文还可以,对现场作文并不紧张,就当是一场考试呗”。 来自慈溪的一位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新学期将读初二,这次比赛也是学校老师推荐的,没想到孩子进入了决赛,“天气热,不算啥,我们家长肯定支持孩子参加作文比赛,让他见识见识、锻炼锻炼。” 在高中组的赛场,记者看到一名女生坐着轮椅来参赛。据了解,女生名叫姜仪,来自宁海,是宁波致远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前段时间不幸遭遇车祸,女儿左脚受伤了,但她不想放弃这次决赛,我就开车送她来,一起陪来的还有她弟弟。”姜仪比赛时,她的爸爸和弟弟在休息室等候。 作家午歌分享写作技巧 选手们感慨收获颇多 在选手们进入赛场前,本次大赛评委之一、宁波知名作家午歌在鄞州中学报告厅给大家讲了一堂作文指导课。 午歌,高级工程师、百万级畅销书作家。著有小说集《晚安,我亲爱的人》《晚安,我亲爱的孤独》,长篇小说《一生有你》,译著《陶庵梦忆》《高效写作课》等,他的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日语、越南语等多国文字,畅销百万余册。多部作品被翻拍成影视剧。 当天,午歌站在舞台上,向选手讲述他从一名理工男如何成为畅销书作家的人生故事。“我发现自己有编故事的天赋,后来就把这一天赋变成了写作的能力。当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你会充满无穷的动力、无穷的快乐。”午歌鼓励选手们去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保持专注,专注于一个领域并不断地寻找机会,“一定要记住自己当初喜欢写作的初心并保持阅读,写作是阅读的儿子!新媒体时代,给了大家很多机会,大有可为。” 午歌幽默的语言、精彩的故事赢得阵阵掌声和笑声,也让大家在比赛前放松了心情。最后他传授写作技巧:仔细审题,巧妙分析;要有好的立意,文章如果深刻、大气、有思想,很可能得高分;精心选材,善于引用经典名句、热词金句;写前最好列个提纲,写开头的时候最好已想好了结尾;细节出彩,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此外,还要讲究逻辑,书写一定要工整。 记者后来采访选手,参加这次作文比赛有何收获,很多人提到午歌的这场分享。 三个组别三道题 讲述不一样的“我与宁波” 下午3:30,现场作文比赛正式开始。 小学组的题目是《舌尖上的宁波》,比赛时间为一小时;初中组是《看见宁波》,高中组是《甬城之眼》,比赛时间都为一个半小时。据悉,比赛组委会邀请宁波市特级教师、市名师以及知名作家,为各个组别出了多道作文题,这是从中抽出来的。 比赛结束,记者问了多名选手,这些题目都让他们有内容可写。小学生们写了汤圆、年糕、杨梅等美食;初中生们写了宁波的种种变迁、“宁波帮”帮宁波的故事等;高中生们写了宁波书城、天一阁、鼓楼、城隍庙等各自心目中的“宁波之眼”。 几乎每位选手都说这次比赛让自己收获颇多,“以前没参加过现场作文比赛,长了见识,赚了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技能”“比赛前也到宁波博物馆等地收集许多宁波的资料,让我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自己更自信了”……今年是宁波建城1200年,能参加这样一场比赛,很多同学觉得很有意义。 接下来,组委会将组织知名作家、名优教师等,展开阅卷定评工作,各个组别将分别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甬上教育APP、《现代金报》将择优刊登部分优秀作品,优秀作品将公开出版发行。 据悉,大赛组委会将于7月30日公布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典礼。所有获奖者都有奖品和荣誉证书,并有资格参与走读宁波“城市文化”研学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