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宁波·1001个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留感谢 不留垃圾

学校避灾安置点里 有最鲜活的生活教材

学校里的避灾安置点

陈师傅手写的感谢信

避灾群众离开时打扫教室

    为防御台风“烟花”,宁波各区县(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配合属地政府,全面启用学校避灾安置点。

    这两天,台风“烟花”离境,避灾安置点的群众也开始撤离,他们有人留下简单却很感人的感谢信,有人安安静静将教室打扫干净,恢复教室原样……在学校避灾安置点,这里有最鲜活的生活教材。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池瑞辉

    记者手记

    课本之外的参考书

    正在开心过暑假的孩子们可能没想到,这个暑假,自己的学校里曾安置了这么多避灾人员。正所谓患难见真情,虽然只有短短数天,但记者在学校避灾安置点里采撷到了很多小故事,时不时地为其中闪耀的人性之光而感动。灾难来临、洪水围城,说实话,没有一个人的心情是舒畅的。面对生活中的危急、危难,我们每个人的态度很重要。是怨天尤人还是坦然面对?是急燥、埋怨还是从我做起、认真克服?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试题,也是需要从小学习的一堂课。学校避灾安置点发生的这一幕幕,足以给孩子们当参考答案。

    一封“写得很差”的 最好的感谢信

    “我非长(常)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因为我一个外地人,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这样好……”

    7月27日上午,一名避灾安置人员在离开宁波市翰香小学安置点时,留下一封皱巴巴的感谢信,让连日来在安置点操劳的工作人员林琳甚感欣慰。

    记者看到,这封感谢信,很短,但很走心:

    我是一位只有5年级毕业的安徽阜阳的一伟(位)农民工,来到宁A(波)干活1个月多了,没想到在台风到来之时,半夜这里的不知什么单位把我叫0(醒),说这里将要放水,让我们到他们找的地方去。

    我非长(常)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因为我一个外地人,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这样好……

    虽然文不顺句不通,有好几个字还不会写,但一个初到宁波的外来务工者的感恩之情却很诚挚!

    林琳告诉记者,写信的陈师傅今年53岁,7月26日凌晨1点,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敲开了他租住的房门,告知水库要泄洪,这个片区属于低洼地段,需要马上转移,或投亲靠友,或去街道安置点。刚到宁波不久的陈师傅举目无亲,就睡眼朦胧地来到了位于江厦街道翰香小学的避灾安置点。在学校体育馆,工作人员已经为被安置人员准备了崭新的寝具、速食食品等,还烧好了热水,工作人员和学校的值班老师等都很热情,对他们嘘寒问暖。

    “今天上午,被安置人员整理物品后开始撤离。陈师傅拦住了在边上转悠的我,从口袋里摸出折成四方的这张纸,一边打开一边递给我说:你们对我太好了,我不会玩手机,无法在网上给你们点赞,我的文化程度也不高,我写了封感谢信给你们,写得不好……”林琳却说,“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感谢信!”

    “‘烟花’过境,带来了水灾,留下了抗洪抢险中的种种事迹,也给我留下了值得一生回味的暖意!”林琳说。

    他们撤离前

    把教室打扫干净

    “大家的素质越来越高了!”7月27日上午,看着几位小年轻在离开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梦麟校区安置点时,把一间间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校区校长张雅南在心中默默地为他们点赞。

    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的三个校区,作为应急避灾安置点,自7月23日晚上开始接纳街道统一安排过来的临时安置人员。其中梦麟校区接纳的第一批安置人员,主要是雅颂兰庭、新鸿光璟等附近几个建筑工地的工人,以及低洼地段的暂住居民等,共约150人。

    “我们把一楼最方便的11间教室最先腾出来,给安置人员居住。我们的校区投入使用时间不长,各种设施又新又齐全,包括电风扇、各类插座、热水供应等都有。”梦麟校区校长张雅南介绍,被安置人员10多个人一间,每间选一位组长,负责每间教室的纪律、卫生等。很多人虽然互不相识,但都挺配合、挺有序的。

    7月25日中午台风“烟花”登陆舟山普陀,大雨导致灾情加剧,当天下午梦麟校区又接纳了约200名转移群众。

    让张雅南欣喜的是,27日一大早,这些建筑工人接到了撤离安置点、返回工地的通知,“他们起得很早,早上五六点钟,有一间教室的人员最先撤离,走之前不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把课桌椅都一排排地摆放好,就跟没住人之前一样。”这一幕被细心的张雅南拍了下来,随后,她还看到,安置点里的绝大部分人员撤离后,有五六个小伙子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其中两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他们把一间间教室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就连小孩子翻阅过的图书也收整齐了。”张校长说,“这让我挺感动的,一间间教室里,没有汤汤水水,没有油腻,没有有人住过的痕迹。”

    31岁的张洋是带头打扫卫生的一个,接到记者电话,他很平淡地说:“这是应该的,走之前恢复原样嘛!”张洋是浙江通联建设有限公司的员工,今年2月由公司安排到余姚的工地工作,“这次街道和学校给我们提供了避灾场地,应该感谢他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