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8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里那棵香樟树 倒于“帮扶”

    四年前,校园教学楼后一块空地上,栽了一排香樟树苗。

    因当初移栽时树苗还小,根系少,怕被大风吹歪或吹倒,于是民工用树撑子和铁丝绑在树干上,起到支撑、平衡的作用。后来,由于他们疏忽,忘记了将撑子拆卸下来。

    树在长,而铁丝不松绑,越勒越紧,原本保护幼苗的树撑子,因没有及时分离,现竟成为它成长的“紧箍咒”。今年入夏,受当地强对流天气的影响,这棵戴上“紧箍咒”的香樟树没躲过一劫。

    看到眼前这一幕,突然想起,育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一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以保护之名,行溺爱之实。孩子小,不具备独立行事的能力,需要大人呵护,那是情理之中。然而,孩子渐渐长大,家长依然大事小事都包办。于是,在“保护”的名义下,对孩子的溺爱,其伤害便悄悄发生。有的孩子在被迫“保护”下,产生了逆反情绪;有的就会对家长产生依赖,逐渐失去了独立生活自理的能力。

    除了不敢放手,有些家长还会有不愿放手的心理。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很多时候,作为大人的我们似乎全然忘记了自己育儿的初衷,甚至于忘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应扮演的角色,总想当然地从自己的所谓经历和经验出发,让孩子活成自己想象的模样。那或许是对孩子进行了伤害,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自主意识和能力。明明孩子自己想做的事,能做的事,但在父母过于“殷勤”前,失去了更多体验与尝试的机会,从而不能从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连基本独立生活自理的知识都无法习得。

    生活即教育。真正的教育,从不拘泥于书本、课堂,而是浸透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我们能不能从那颗樟树的命运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足够清醒的审视和反省。

    古训有云:“惯子如杀子”。作为家长,要舍得用孩子,当孩子在尝试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在孩子面前“逞能”,而要反其道而行之,适时地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了。”这样不包办,就把责任还给了孩子,让孩子拥有责任心。否则,等到“暴风雨”来临时,他们就感到被动和惶恐,无所适从。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在父母呵护下成长,久而久之,也便失去了自我独立的能力。等孩子幡然醒悟时,便心生不满:为什么父母不让我早早独立行事?没想到,家长数不尽的付出,却换来了孩子的埋怨,并陷入深深的惆怅。谁之过?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放手是最好的给予。家长要用“成长型的心态”来生活,从关心孩子可持续健康成长出发,为追寻适合孩子的教育而提升自己,心里始终装着孩子,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孩子的的思想认识状况,关注孩子的精神需要,用心去发现、探索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放手, 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唯有如此,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真正让孩子自由、自主健康成长。孙功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