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汪顺 |
 |
杨倩 |
宁波运动员火了,宁波这座城市跟着一起火了! 本届东京奥运会的比赛从7月21日开始到8月8日结束,如今赛程已过半,宁波选手已经拿到了4枚金牌。这4枚金牌包括:杨倩在7月24日、27日分别在女子10米气步枪和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项目中两枚金牌,石智勇在7月28日拿到的举重男子73公斤级金牌,以及汪顺在7月30日拿到的男子200米混合泳金牌。 只要你拿出手机,进入抖音、快手、微信、小红书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社交平台就会发现,有关于宁波夺金运动员的话题一个接一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留言刷屏,其中不乏“向宁波人民发来贺电”之类的艳羡之语。 主讲人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王亚达 (宁波市学科名师) 感谢邹鑫对此文的贡献 本届奥运会,宁波有7位选手获得参赛资格,创历届之最。除了以上夺金的运动员,还有余依婷(游泳,女子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管晨辰(体操,女子平衡木)、李玲(田径,女子撑杆跳高)、张兴嘉(马术,场地障碍)。管晨辰目前已经以资格赛第一名闯入女子平衡木项目决赛,比赛时间为8月3日16:00。在专业人士看来,“只要她不出大的意外,这枚金牌很有希望。” 除以上夺金点之外,李玲和张兴嘉能登上东京奥运赛场的价值和意义不亚于夺金。李玲是第四次参加奥运会,作为一名撑杆跳运动员有这样长的运动生命和这么高的竞技水平,难得一见。1999年出生的宁波选手张兴嘉在2018年成为宁波马术队的一员。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从市队到国家队的跨越,并登上奥运会的舞台,“宁波速度”令人惊叹。 这宁波速度是怎么实现的呢? 体教融合 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奠基 长年以来,宁波一直具备良好的体教融合发展氛围和基础,目前,拥有“国家宁波北仑体育训练基地”“北仑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蹦床运动实验区”等金字招牌,同时拥有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宁波国际赛道、北仑山海运动小镇等特色项目。 而位于宁波海曙区的鄞江中学,可以说是我市体教结合的最先一批的先行先试者,该校一直是我市重竞技项目的训练基地,近20年来,该基地已为省队重竞技项目先后输送了近百人。目前在该基地训练的还有我市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散打)、武术(套路)、举重7个项目的队伍。 宁波竞技体育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宁波已创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训练基地2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4个、训练基地2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9个,基地建设全省领先。 政策护航 为体育强市吹响“集结号” 记者从宁波市体育局获悉,根据最新统计结果,2015-2019年,宁波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从284.64亿元增至625.4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75%;增加值从88.41亿元增至193.9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7%;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1%增至1.6%,提高了0.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GDP增速和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 这些数据,体现在竞技体育上,就有了下面的成绩。“十三五”时期,我市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49个、亚洲冠军24个、全国冠军172个,创历史新高。 伯乐引路 为奥运金牌奠定基础 有了政策护航,也需要有“人”的力量,运动员的“领路人”,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杨倩就读于宁波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小学。启蒙教练虞利华对其进行了射击运动员选材的常规测试后,一眼相中,年仅11岁的杨倩开始了她的射击之路。 “杨倩真的有一颗大心脏。”一次全国性的比赛,杨倩竟然在练跪射时跪着睡着了。这种临赛不慌的心理素质,是她的笑料,也是她能笑到最后的本钱。到浙江省队时,主教练葛宏砖对杨倩的评价是:文静,心理稳定是她的显著优势。 石智勇,199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五通镇,原名石磊,2004年,启蒙教练李冬瑜将他带到了宁波,并改其名为石 智勇,取意为“智勇双全”。2005年,石智勇来到宁波上学,在宁波体校三年中,石智勇接连夺得浙江省和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冠军。2008年年底他进入省队,不久便得到前奥运冠军占旭刚的青睐,成为重点培养对象。2011年12月,石智勇进入国家队。 在石智勇的成长经历中,占旭刚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占旭刚是中国举重奥运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三次参加奥运会,两夺奥运会冠军。 自从2014年开始接手石智勇后,占旭刚就成了宁波小将不折不扣的人生导师,可以说石智勇的成功,占旭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14年,石智勇因腰伤一度要选择放弃,是占旭刚从国家队请来技术团队,帮石智勇会诊,最终打消了他的顾虑,成功帮石智勇从伤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石智勇最终夺冠,占旭刚兴奋地冲上举重台,举起石智勇的手臂,这对奥运冠军师徒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还有汪顺,2000年,宁波游泳教练汤能能和罗瑞芬到李惠利小学招游泳苗子,看中了汪顺。不过,因为他实在贪玩,成绩忽上忽下,并没有展露出特别过人的潜力。 第二个伯乐,是省体校的教练金纪文。2001年10月他将汪顺选入浙江省体校,带领汪顺到了一个新高度。2003年3月,9岁的汪顺终于成为一名正式游泳运动员。 第三个是浙江游泳的功勋教练朱志根。虽然浙江游泳队人才济济,后备力量层出不穷,他却在看了汪顺的比赛后,将其引入门中。 如今,他们有了奥运冠军的光环。这一切,当感谢一路上慧眼识才的伯乐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是一种幸运。竞技运动人才,离不开从县市体校到省队到国家队的层层选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奥运夺金时,身旁是国家队的教练,他们功不可没,这是最高层次也是最后环节的指导者与奉献者。启蒙教练与省市队的教练,同样功不可没。正是他们一层层打下的基础,才有金字塔顶上的耀眼光环。 点面结合 为竞技体育打开成功密匙 有了政策护航,有了好苗子,有了好教练,还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浙江省马术障碍队落户宁波,两年出成绩,就是其中一完美例证。 2018年初,经过宁波体育局积极争取,浙江省马术障碍队省队市办落户宁波,由宁波体育运动学校与宁波天驿马术俱乐部校企合作,共同承办该项目,并注册了一批运动员,张兴嘉是其中之一。在这些运动员冒尖的过程中,马匹升级至关重要。在宁波体校负责人的张罗下,社会力量最终起到关键作用,促成了张兴嘉在最后时刻带领两匹马通过奥运资格线,站上了奥运会的舞台。 很多年来,体育都是宁波这座城市的名片,八一男篮、中国女排、中国宁波一号帆船等,它们繁荣了宁波体育产业市场,让城市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厚。未来,优秀的宁波体育竞技人才也能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他们将用自己的竞技水平,打动了全球亿万体育爱好者的心,让大家感受到宁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