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扩文同学生活照。受访者供图 |
近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浙江省余姚中学承办的第3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2021)落下帷幕。余姚学子表现亮眼,勇夺1金5银,其中斩获金牌的余姚中学高二学生陈扩文,成功入选信息学奥赛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保送清华大学的资格。 “居然梦想成真了!”这个2004年出生、有着1米9身高的帅气小伙,看着金牌已经挂在脖子上,还有点不敢相信。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沙佳 小时候梦想能设计一款很酷的游戏 翻开陈扩文在信息学竞赛上的成绩,可谓妥妥学霸。 他从小学开始接触编程,六年级代表学校先后参加余姚市和宁波市中小学生信息学比赛获奖,后来连续三年参加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均获奖,初三时获得2019年北大信息学奥赛夏令营二等奖,高二时获得2021年清华信息学奥赛夏令营一等奖…… 陈扩文说,自己迷上信息学,非常偶然。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在班上招募学生进学校编程兴趣社团。当时因为自己喜欢玩《植物大战僵尸》等游戏,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设计一款很酷的游戏,所以就报名参加了。” 但起初与想象中有些不同,陈扩文发现,这门学科要真正入门并不是件容易事。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了解编程、算法和数据结构,然后是写代码,过程是枯燥的。 “有好几次心里打了退堂鼓,但好在最后我坚持了下来。”陈扩文提到,上小学六年级,一次偶然学习机会,他认识了很多厉害的小伙伴,体会到编程学习在于深钻,掌握了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懂得灵活应变。 喜欢挑战的他,上初二时开始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初中、高中阶段,屡次获奖,更是让他自信满满,一心扑到了信息学专业竞赛上。 “多思考”“多交流”是他的学习法则 因为竞赛知识量非常大,想兼顾好竞赛和文化课,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初中开始,为了保证效率,陈扩文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每天晚上七点前必须完成学校作业,然后开始研究竞赛题,直到晚上九十点结束。 “多思考”是陈扩文重要的学习法则。“单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肯定是不够的,需要自己做延展思考。”陈扩文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参加完比赛,都会在本子上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我之前经常强攻难题,花3到4天不看题解,不问人,除了吃饭、睡觉,其他什么事都不干,就思考一道题目。解一道题能打完一两本草稿本。但时间长了,我发现这个方法有利有弊,利的是对思维深度的提升比较有帮助,弊的是考试时经常因为发散思维导致没时间打基本分。” 陈扩文说。 渐渐地,在经验总结过程中,他开始避免“闭门造车”,而是和小伙伴“多交流”,或者上网多看资料。“我很享受和大家思维碰撞的过程,让我能快速进步,高效地学习。”陈扩文说。 不浮躁、勤奋的品质最让老师点赞 班主任老师黄欢儿觉得这个孩子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不浮躁,自学能力也强,碰到一个新知识点可能不是最快掌握的,但却是精益求精,爱钻研的那个。 余姚中学信息学奥赛主教练诸一行老师,对陈扩文的勤奋品质赞赏有加。 “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关键在引导。一开始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东西,看看他对哪些东西感兴趣,发现孩子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的就坚决舍弃,把精力投入到对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回想兴趣启蒙阶段,陈扩文父亲也非常欣慰,其实小时候也给孩子报过奥数班,后来发现他对信息学更感兴趣,也就尊重他的想法。 陈扩文父亲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教育子女最关键的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不断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家长要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在失败时予以鼓励,在彷徨时指引方向,在自满时适时提醒,在困难时及时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 采访快结束时,陈扩文谈到今后的规划,谦虚地说:“我和全国顶尖选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还需要继续努力。”他表示,会在信息学奥赛国家集训队好好表现,争取进入候选队名单,同时趁着假期补一下英语、数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