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金报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重拳整治不良粉丝文化 拉回那个饭圈女孩

    针对不良粉丝文化等问题,近期,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持续开展相关整治工作。昨日,继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纷纷出手后,中纪委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整治‘饭圈’乱象”的文章,直指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紧要时刻。

    学生作为粉丝的一个重要群体,当下的他们,在“粉丝”和“饭圈”中充当什么角色?做了些什么?这两天,记者陆续和“饭圈女孩”、家长、心理专家聊了聊。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樊莹 林涵茜

    从有聊不完的话题 到慢慢“不理解”

    “饭圈女孩”说

    家住鄞州区的森森是一个十足“饭圈女孩”,从2012年就喜欢上了一个韩国组合,当时她是一名高中生。说起追星,森森有一肚子话要说。

    我理解的“饭圈”,是一群五湖四海的人,因为喜欢同一个人或组合走到一起,搜集自己偶像的信息,了解偶像的周边,为此有聊不完的话题。

    我们常逛微博、豆瓣小组、bilibili、贴吧等平台,日常就是为他们打榜投票,简称“打投”。

    但时间一长,我也发现了一些让我很不理解的行为。最不理解的要属粉丝盲目“打投”,比如艺人出了新专辑,作为粉丝支持,买一张可以理解,但是有些粉丝会买100张,甚至1000张,付了钱却不要实体专辑,直接让商家转送给一些高中生,只为了让专辑销量数据好看些。虽然我也追星,但是这样的行为还是觉得太过了。

    还有应援,如果爱豆生日到了,各地后援会会在线上或线下开展活动。

    我参与过两个宁波的应援活动,有不一样的感受。其中一个只要是这个艺人的粉丝就可以参加,活动现场还会赠送后援会成员做的免费小礼物,挺暖心的。另一个就比较“黑暗”,不仅有门槛,后援会现场需要买门票,还要消费等。感觉打着后援会的旗子,却为了自己盈利。

    混“饭圈”的过程中,森森看到了一些粉丝的狂热行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爱豆随意去踩其他艺人,捕风捉影抹黑别人;也看到了一些粉丝的不理智行为,比如用父母的钱过分消费等。

    第二次应援会活动以后,森森开始反思,再加上年龄渐长参加工作,追星的热情也就慢慢降温了。如今的她,依然喜欢曾经的爱豆,但是已经变得很佛系,“希望追星女孩们可以擦亮眼睛,如果真的想要参加应援会或者购买周边,还是要认准官方,理智追星。”

    新学期将上初三的李同学,喜欢时代少年团,和记者聊起自己的偶像时头头是道。“其实他们蛮励志的,都还是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追求自己的事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消息。我们都是学生,所以特别有亲近感,当然,人也是长得真帅。”说起“饭圈”,李同学还有点小激动,她说其实很不喜欢那些过激的行为,比如自己的爱豆什么都好,其他的人什么都不好,为了自己的爱豆随便去踩其他的艺人等。“就是很莫名其妙,喜欢你就喜欢,没必要抹黑其他人。”李同学说。

    家长来求助

    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学生家长,孩子们多多少少都有追星现象存在,区别只在于追的对象不同,女生更多崇拜影视明星和男团女团,男生的目标更广泛一些,也包括体育明星等。如今的家长,大多对孩子追星有一定容忍度,前提是不要太狂热,不要影响到生活和学习。

    徐晓虹是宁波市领军拔尖第一层次人才、省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与记者分享了曾经接手的一个心理咨询案例:因孩子追星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曾经有位初中生家长非常焦虑地找到我,说自己女儿追星有点“走火入魔”,天天上网刷明星动态,知道喜欢的明星哪里开见面会了马上就要追过去。后来孩子为了出远门见明星,开始跟家里人撒谎要钱,甚至旷课逃课。

    我仔细了解后,发现这个女孩性格偏内向,平时还算乖巧,唯独在追星这件事上,经常和父母争执。

    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太过迷恋明星,各种限制出门。孩子对此非常抗拒,抱着“你越不让我做的事情,我偏偏要做”的心态,关系剑拔弩张。

    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孩子一直很腼腆,但只要聊起喜欢的明星时,眼神一下子放光。从星座、性格再到参演过的作品、综艺节目等,她都如数家珍,交流的时候非常自信。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状态?其实,追星也是满足情感需要。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独立意识增强,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追星这种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特别是和父母缺乏良好沟通和交流的孩子,他们将自己渴望的情感,投入到明星的身上,并以此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这个家庭正是因为家长太过强势,忽略了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一味把追星这件事当作“洪水猛兽”,效果反而不好。

    找到症结所在后,徐晓虹对家长给出建议:放弃一味强硬的“防”和“堵”,在学会倾听、共情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摆正追星的心态。

    后来,这位家长试着跟孩子沟通谈心,也不再粗暴干涉追星行为。渐渐地,孩子反而能够反思,不再处于激奋的盲目追星状态,最后学习没有太受影响,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如何理智追星?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关键

    “其实,很多家长年轻时也当过追星族,也明白追星究竟是什么样的滋味,只要孩子追星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放’一下。”在谈到如何正确应对孩子追星,徐晓虹给出了建议。

    家长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分析自家孩子的追星现象。

    首先,孩子有很多兴趣爱好,会关注一些社会人物,能主动了解个别明星各种信息,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其次,家长要时刻记得亲子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防患于未然,提早在饭桌上和孩子聊聊明星话题,先让孩子表达想法,再通过各种新闻实例告诉孩子,人无完人,明星也会有缺点,不要只看到屏幕前光鲜亮丽的一面,要学会发现其长处、正视其缺点。

    如果孩子已经“沦陷”,要学会倾听,先处理情绪,不要过于讲道理、辨是非,更不要急于下结论,等待事态的发展或者权威机构的澄清。另外,在孩子追星消费上,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时间与精力、费用适度的,家长也不需要太过紧张。只有肩并肩的教育,才能影响青春期的孩子正确看待明星现象。

    如今的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饭圈”文化野蛮生长,有一些甚至是不当的引导。国家应整顿这样的社会风气,让明星真正能成为正能量的偶像,除了颜值高,还要才艺好,更要道德佳,才能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